http://s6/mw690/0016H8ifty6RSxnrKEY1c&690
隆德历史名人遗迹
北联池——伏羲孕生地遗迹
北联池又名北联灵湫、朝那湫、六盘天池,地处隆德县城东北 20公里外,观庄乡前庄村东的六盘山上,海拔2530米,池面阔10余亩,形成于亿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时期,陆地隆升、海水退缩、堰塞成湖,因有充足的水源补给而存在至今。北联池是六盘山山顶湖,它是观庄河的发源地,也是葫芦河源头之一。
北联池自古闻名遐迩,历史久远,传说有神龙潜居,经常出没,可兴云致雨。天旱时,方圆几十里的乡民露顶赤足,常来六盘天池祭祀祈雨。在当地民间传说中,北联池又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伏羲孕生的地方。伏羲,也叫包牺、庖牺、炮牺、宓羲、羲皇等,生活在距今约7000
年前,位居三皇之首,在五德帝系中占据“木德而王”的地位,被称为“苍精之君”、“东方帝”。伏羲还被当作职司春季的农神。关于伏羲的诞生,古籍多有记载。《山海经·海内东经》说:“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东汉王符《潜夫论·五德志》记载:“大人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太昊帝庖犧氏,风姓也。母曰华胥。遂人之世,有巨人迹出于雷泽,华胥以足履之,有娠,生伏羲,蛇身人首,有圣德。”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记载“:太皞庖犧氏,风姓。代燧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犧。”后来的一些学者推断:《山海经》中“吴”即吴山,也叫岳山,就是现在的六盘山;“吴西”即今天的六盘山西侧。因此,六盘山北联灵湫就是雷泽,伏羲就孕生在这里。
六盘山北联池向北1000米处,有一处数十米高的陡峭石崖,当地人称伏羲崖。崖壁上部有一洞窟,呈上下两层,当地人称之为“先人洞”。先人洞口数米处有一个蓄满清水的石泉,泉水清冽甘甜,四季不枯不绝,人叫“伏羲泉”。相传这就是华胥孕生伏羲的地方。
历代王朝都把北联池作为祭祀龙神、伏羲帝君的圣地。据元人祈雨碑记载,北联池祭祀“肇始春秋,威于炎汉,享祀唐宋,嘉时至于我圣元,以其能兴云致雨,普万物,通百和,祀之”。每年春秋两季,官府于池边设立祭坛,举行盛大的“龙祭”(或“农祭”)仪式,酬谢神灵广施润泽、风调雨顺、关爱生灵的厚德。
祭祀活动特别隆重。按隆德民国县志作者陈国栋先生《松樵文集》记载:祭祀者和参加者必须斋戒七日,沐浴,更衣冠,步行至庙,张幡鸣乐。附近州县和上司衙门官弁赠礼仪香烛及金铃吊挂。
祭祀活动分祭神和娱神两部分。祭祀开始,鸣炮、奏乐、起舞,奏黄钟宫起调,歌大吕宫起调,舞云门,读祭文。祭文由境内名士或请官绅名吏起草,多次修改,必须精妙庄重又能让参加者人人听得懂,读起来琅琅上口。祭祀完毕,呜炮奏乐。县府衙门专门设立教仿司、司乐一类的官执掌教法,请有德行道艺的人施教,以乐德教育人,做到中、和、祗、庸、孝、友;以乐语教育人,使人能兴、道、讽、诵、言、语。
祭祀完毕,娱神开始。娱神就是给神灵唱戏、许愿、塑金身、穿新衣。民间娱神方式很多,以唱戏为主,包括杂要、跳舞(载面具,后衍化为画脸)、抽签问卜、叩拜祈福、祛病禳灾。
北联池祭祀活动后来和求雨活动合并举行,改为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俗称“六六庙会”,是一年中北联池最热闹的日子。
其实,关于伏羲的诞生,古籍亦多有记载。有人说出生在甘肃天水,因其地素有“羲皇故里”之称;有人说在河南淮阳,因其地祭祀历年隆重;还有人认为在四川,是巴人的始祖,但毕竟时代过于久远,许多事迹湮灭,难觅真踪。最合理的推论是,作为早期一支傍山生息、逐水而居的原始游牧部族,伏羲部落确实存在,其早期的主要活动区就在陇山以西的地区,包括今天六盘山西麓的天水、静宁、隆德在内的广袤地区。后来随着部落的不断崛起和壮大,伏羲部落的影响力开始扩展和增大,逐步向今天的陕西、河南等中原地区发展,最终成为了影响华夏文明的重要人文始祖。伏羲的出生地确实在西北地区,而不是中原大地。
应该说,后世文史学家对伏羲氏出生地的看法多有歧异,隆德的伏羲孕生地传说,也是其中一种。今天,六盘山及其周边不远地区的一些地方有不少水泽灵湫,极有可能就是古书中提到的雷泽。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流动游居,身无定所,各部落群迁群居,逐水而生。一些大的湫渊成为部落迁徙的目的地,且在不断的变换移动中,伏羲出生的雷泽,有多处当也在情理之中。如此看来,六盘山北联灵湫作为后世传说中的伏羲孕生地,自然也不虚妄。
http://s4/mw690/0016H8ifty6RSx3Wel593&690
人文始祖伏羲
http://s8/mw690/0016H8ifty6RSwVUhyT87&690
伏羲画八卦图
http://s6/mw690/0016H8ifty6RSwiGU17f5&690
古老祭祀风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