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露阳光勤滋润,新设企业如春笋
(2022-12-22 13:23:45)“宿雨浸膏壤,新笋出短篱。”今年1至11月,北京新设企业23.1万户,同比增长7.36%;全市电子营业执照累计调用量9100余万次,高居全国首位;截至11月底,超过84万户企业通过电子化办理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超95%……五年来,北京持续提升企业开办效率、降低准营门槛,充分释放企业成长内生动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对市场主体而言须臾不可缺少,是企业应对外部冲击挑战、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不负时序、厚植沃土。缩时长、减环节、降成本、优服务,平均每天诞生650多家企业,仅去年一年就新设企业25.8万户,比“十三五”年均新设企业数量多4万户……越来越多企业相信北京、选择北京、扎根北京,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就是北京拥有好的营商环境。
缩时长,从24天到10分钟。2017年,在北京开办企业需要24天。2018年推行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时长缩短到5天;2019年,依托“e窗通”平台,将申请事项全部纳入,企业开办时长提速至“一天办好”;2020年,实施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度,审批效率提高60%,企业设立可在10分钟内完成审核。
减环节:从7个环节到1个环节。2017年开办企业,需要7个环节,通过不断简化市场主体注册登记手续,企业开办在2019年实现了“一个环节全办好”。
降成本,零成本开办企业成可能。2018年以前,企业仅刻制公章就需费用300元。2021年,一次性向企业免费提供营业执照、公章和发票,电子营业执照、电子印章、电子发票三大件同步发放。据统计,免费刻章政策实行以来,累计为企业节省资金3.4亿元。
优服务,率先加载“企业码”。为了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在营业执照上加载“企业码”,便利社会公众查询了解市场主体相关信息。截至目前,北京电子营业执照累计调用量达9100余万次,居全国首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国企、民企、外企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进一步扩大外资市场准入。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市场主体制度性交易成本的意见》,也从五个方面提出了帮助市场主体解难题、渡难关、复元气、增活力的具体举措。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只要下大气力、久久为功,持续推动营商环境优化升级,市场主体就一定能够本固根深、枝繁叶茂。“喜看新簧更成林,翳龙栖凤展绿荫。”以营商环境之“优”,促发展之“进”,北京经济必将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阔步前行、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