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纾困雪中送炭,促推经济回稳向上
(2022-12-07 15:25:58)延长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限、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延长社保补缴期限、贷款等存量融资合理展期……12月6日,《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发布。“新12条”力求衔接已有助企纾困措施,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帮助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推动经济回稳向上。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要让广大市场主体能够稳定预期、稳健发展。今年以来,国内疫情反复多发,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经济运行中的突发因素超出预期。
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北京今年先后出台《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18条、《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45条、《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34条、《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27条等政策举措。同时,推出55个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让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惠及企业。
近一段时间,国内疫情新增感染者数量持续增加,本土疫情呈现传播范围广、波及面扩大的态势。近期,北京新增病例数持续高位增长,社会面病例数波动上升,防控形势严峻复杂。面对疫情挑战,减轻市场主体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千方百计稳住市场主体就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
“新12条”包括四方面、12项措施。其重头戏是“进一步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涉及5项措施。其中创新措施两项,一项为延长住房公积金缓缴期限,另一项为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将拖欠信息列入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范围;有三项措施着眼“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其中创新措施1项,为对部分领域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给予贷款贴息支持,对企业扩大再生产形成有力支撑;在“稳定产业链供应链”方面,两项措施延续了本市政策,包括将城市运行保障企业等纳入“白名单”管理,对重点物资运输车辆通行证做到应办尽办等。
北京市发改委解释,制定“新12条”有四方面考虑:一是对照国家相关部门近期出台的助企纾困政策举措,提出本市具体落地措施。二是衔接拓展原有助企纾困措施,延续和放大原有政策效应。三是推出创新性措施,针对企业相对集中的诉求,聚焦产业发展,优化政策措施供给。四是注重政策落地落实,每条措施都明确了责任部门和时限,能直接发布实施的就直接发布实施,不再出台配套细则,便于政策抓紧落实、加快见效。
疫情依然严峻复杂,但积极信号也在不断传来。随着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疫情防控面临新形势、新任务。北京在因时因势调整完善防控工作的同时,及时出台助企舒困“新12条”必将助力市场主体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并促推经济持续恢复、回稳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