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虽小作用大,科学佩戴保平安
(2022-12-06 21:35:13)疫情依然严峻复杂,但积极信号也在不断传来。12月6日,北京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办公室决定,自即日起,进入商超、商务楼宇及各类公共场所,可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码进入即可进入;进入网吧、酒吧等密闭场所以及餐饮(堂食)等场所,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倡导市民做好个人防护,戴好口罩、接种疫苗、减少不必要的聚集。
实践证明,科学佩戴口罩,是保护自身健康、减少公众交叉感染最经济、最简便的防控措施。近段时间,为落实好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优化防控“二十条”,北京对防控工作进行调整,出台一系列优化防控措施。面对疫情防控新形势、新任务,在积极配合科学精准防控的同时,每个市民都应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科学佩戴口罩的良好习惯。
新冠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面对奥密克戎BF.7变异株潜伏期短、传播快、隐匿性强的特点,科学佩戴口罩是预防感染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市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在室内外人员密集场所时,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厢式电梯时,在餐厅食堂处于非进食状态时,都应规范科学佩戴口罩。在医院就诊、陪护时,以及出现呼吸道症状时,应佩戴医用外科或以上级别口罩。尤其是老年人和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外出更要全程佩戴口罩。
从疫情开始,佩戴口罩的有效性就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是疫情防控部门要求的最基本措施。大量的案例也从反面表明,多数感染者都是因为在公共场所未科学佩戴口罩所致。有研究表明,病毒携带者与接触方都未戴口罩,传染率为90%;病毒携带者未戴口罩,对方戴口罩,传染率为30%;病毒携带者戴口罩,对方未戴口罩,传染率为5%;病毒携带者与对方均戴口罩,传染率为1.5%;双方都戴口罩,距离保持1.8米以上,传染率接近0%。与其他毒株比较,奥密克戎病毒株传染性更强,科学佩戴口罩就更显重要和必要。
口罩虽小,作用很大。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只有科学佩戴口罩,方能确保健康。口罩佩戴前、摘去后,都应做好手部卫生。戴口罩时要注意正反和上下,口罩应遮盖口鼻,用双手调整鼻夹使其贴合面部。无论医用口罩,还是医用外科口罩均应限时使用、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一般不超过4小时,最多不超过8小时。
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离不开每个市民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尽责。目前疫情仍处高位运行,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科学佩戴口罩应成为最广泛的共识化行动,这既是当前疫情防控措施落实落细的具体内容,更是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