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企纾困“精准滴灌”,激发动能“放水养鱼”
(2022-11-09 11:00:08)今年以来,面对疫情反复、经济下行承压等多重挑战,北京出台一系列助企纾困举措。截至9月底,全市新增退税减税缓税超千亿元;全市房屋减租金额超百亿元,惠及7万家企业;815家企业搭上了“融资纾困直通车”,获得融资68.99亿元。
企业是经济运行的细胞。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关键是要让广大市场主体能够稳定预期、稳健发展。今年以来,在多轮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影响下,一些市场主体,尤其是小微企业的经营风险和发展不确定性上升。
为积极应对疫情挑战,帮助困难行业渡过难关,北京今年先后出台《关于继续加大中小微企业帮扶力度加快困难企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措施》18条、《统筹疫情防控和稳定经济增长的实施方案》45条、《助企纾困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34条、《关于助企纾困促进消费加快恢复的具体措施》27条等政策举措。同时,加强统筹调度,推出55个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让政策尽快落地见效、惠及企业。
截至9月30日,全市共有5.76万家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享受到市区国企房屋租金减免,减免租金约87.49亿元,远超2020年的43亿元。在税费减免方面。截至9月30日,全市新增退税减税缓税超千亿元;约3.5万家企业申请缓缴,惠及约116万人,累计缓缴98亿元;住房公积金缓缴单位5137个,涉及职工31.5万人,累计缓缴金额10.4亿元。
降低门槛、拓宽通道,让更多企业搭上“融资纾困直通车”。截至9月底,金融机构对815家企业发放融资68.99亿元。同时,充分发挥贷款中心引领作用,17家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首次贷款企业全部纳入补助范围。到9月14日,贷款中心累计登记业务申请5.88万笔,意向贷款金额2445.4亿元,审批通过近5万笔,涉及金额2062.5亿元。
市场主体是支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稳住经济“基本盘”的关键所在。千方百计帮助企业解难纾困,政策工具“精准滴灌”,减税降费“放水养鱼”,营商环境“保驾护航”,方能充分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企业不仅能正常生存,而且能实现更大发展,从而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困难越多、阻力越大,越要为市场主体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千方百计助企舒困,必将为稳增长提供坚实保障,助力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