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与创业成就残疾人成功梦想
(2022-05-16 08:16:19)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助残日,今年助残日的主题是:促进残疾人就业,保障残疾人权益。如今在北京,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在就业和创业的实践中实现自我价值、成就人生成功梦想。截至2021年底,北京全市共有劳动年龄内残疾人16.3万,就业率达66.4%,位居全国前列。
就业与创业是残疾人平等而充分地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途径。多年来,北京市坚持就业优先导向,把稳定和扩大残疾人就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在政府主导下社会各方齐心协力,多渠道、多层次、多业态促进残疾人充分就业、稳定就业,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在就业创业的舞台上绽放出独有的人生精彩。
残疾人群体是社会大家庭中的一员。由于自身存在缺陷,他们更渴望用自己的双手赢得人们的认可、社会的肯定。现实中,残疾人朋友的工作和生活往往需要付出较常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因而理应得到更多的关爱与帮扶。残疾人就业涉及面广,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和参与。政府主导、相关部门联动配合、全社会积极支持、热情扶助,残疾人就业才能真正融入到社会各行各业。
近年来,为激励用人单位稳定招用残疾人就业,北京市采取直接补贴方式对用人单位招用残疾人一年给予6倍月最低工资的岗位补贴,连续招用三年以上的上浮至8倍;对招用残疾人毕业生和重度肢体、智力、精神残疾人的,再给予额外的社保补贴。2021年,全市享受补贴用人单位有9800家,补贴金额达4.72亿元,惠及残疾人3.76万人。
注重充挥各类就业服务机构和社会力量的作用,为促进残疾人就业需求与用人单位岗位需求密切对接。多年来,北京市持续开展就业援助月、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一对一”帮扶、支持性就业服务、专场招聘会、雇主培训等就业服务,着力为残疾人朋友打通一切可能的就业通道。2018年,创建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更是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方式确定下来,搭建起企业与残疾人就业直接对接的桥梁。
关爱残疾人,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为他们创造更加公平、便利的就业环境,既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下一步,北京将以贯彻落实《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为契机,强化各级政府促进残疾人就业职责,健全残疾人就业促进与就业保护机制,营造更具包容性、人文性的就业环境,把残疾人实现人生成功梦想的道路拓展得更宽更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