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为功,天蓝水清山绿成了北京常态
(2022-03-31 13:31:44)空气优良天数288天、大气污染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新低、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昨天,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八次会议听取审议市政府关于本市2021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2021年,本市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生态环境质量取得里程碑式突破。
天蓝、水清、山绿、环境优美,是如今每个北京人的切身感受。2021年,北京大气污染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新低,细颗粒物(PM2.5)、臭氧(O3)浓度分别为33、149微克/立方米,六项主要污染物达到国家二级标准;优良天数288天、占比78.9%,一级优天数114天;重污染日8天,同比减少2天,空气质量的明显改善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誉为“北京奇迹”。
过去一年,密云水库、怀柔水库等城市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达到国家标准;地表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100个考核断面(含国考断面)中,-类水质断面占比70%,无劣V类断面。全市土壤环境质量保持良好,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管控。2021年,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总体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指数(EI)为70.8,连续七年持续改善。
环境质量就是民生,碧水青山昭示幸福。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北京把推进生态文明和城乡环境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奋斗从未停歇。经过抓铁有痕的治理,蓝天白云交相辉映、水清山绿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逐步成为了北京市民日常生活的常态。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大大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进入新发展阶段,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锲而不舍、驰而不息,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2022年,北京将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总抓手,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深化京津冀生态环境保护协作,加快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持续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我们的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北京正以更加深刻的历史主动和接续拼搏的奋斗姿态,呵护培育蓝天净土、碧水青山,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努力绘就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大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