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哑评学中医-中风的中医辨证

(2025-10-26 10:42:11)
标签:

健康

中医

文化

分类: 医药

中风的中医辨证

中风的中医辨证需先分阶段(急性期、恢复期),再辨病位(中经络 / 中脏腑),最后定证型,核心围绕 “风、火、痰、瘀、虚” 五大病机展开,不同证型的治疗方向完全不同。

一、中风辨证的首要纲领:先辨 “中经络” 与 “中脏腑”

这是区分中风病情轻重、病位深浅的关键,二者核心区别在于是否有神志障碍。

类别 核心特征(神志状态)  病情轻重 常见阶段

中经络 神志清楚,无昏迷 / 嗜睡  较轻  急性期轻症、恢复期

中脏腑 有神志障碍(昏迷、嗜睡、烦躁) 危重  急性期重症

二、急性期辨证(发病 1-2 周内,以实邪为主)

急性期证型多为 “风、火、痰、瘀” 等实邪作祟,需根据症状、舌苔、脉象精准区分。

1. 中经络常见证型(3 类)

风痰入络证

核心症状:突发肢体麻木、无力(如一侧手臂抬不起来),口舌歪斜,言语不利(说话含糊),头晕。

舌脉: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病机:风邪夹痰,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

肝火偏旺证

核心症状:突发肢体抽搐、僵硬(肌张力高可能伴随),面红目赤,口苦易怒,头痛头晕,甚至烦躁失眠。

舌脉:舌苔黄,脉象弦数(像按在绷紧的琴弦上,且跳动快)。

病机:肝火上炎,引动内风,扰乱经络。

痰热腑实证

核心症状:肢体偏瘫(一侧不能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同时伴有腹胀、便秘(3 天以上不排便),口臭、痰多色黄。

舌脉:舌苔黄腻,脉象弦滑而大。

病机:痰热阻滞肠道,腑气不通,影响气血运行。

2. 中脏腑常见证型(2 类,需紧急处理)

闭证(实邪闭窍,最常见)

核心症状:突然昏迷(呼之不应),牙关紧闭,两手握固(手指蜷缩打不开),肢体强直(肌张力显著增高),大小便闭,痰多难咳。

细分:若伴有面红目赤、烦躁,为 “阳闭”;若伴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为 “阴闭”。

病机:风、火、痰、瘀等实邪闭塞心窍,神志失主。

脱证(正气虚脱,预后差)

核心症状:昏迷深沉,目合口开(眼睛闭不上、嘴巴张着),手撒肢冷(双手松开、四肢冰凉),汗多不止,大小便失禁,呼吸微弱。

舌脉:舌淡苔白,脉象微弱欲绝(摸不到或极细弱)。

病机:正气衰竭,阴阳离决,属中风危证。

三、恢复期/ 后遗症期辨证(发病 2 周后,虚实夹杂)

此阶段实邪渐退,但正气已虚(气虚、阴虚为主),常兼夹痰、瘀,证型以 “虚中夹实” 为主。

气虚血瘀证

核心症状:肢体偏瘫日久(如中风后 1 个月仍不能动),麻木无力,活动时出汗多、气短乏力(稍微动就累),面色苍白。

舌脉:舌淡紫、有瘀斑,脉象细弱。

病机:气虚不能推动血液运行,瘀血阻滞经络。

阴虚风动证

核心症状:肢体僵硬(肌张力高)、震颤(如手指不自主抖动),口干咽燥,失眠多梦,大便干燥。

舌脉:舌红少苔(舌头红、舌苔少或没有),脉象细数(跳得快且细弱)。

病机:中风后阴虚,虚风内动,扰动经络。

痰瘀阻络证

核心症状:肢体偏瘫、麻木,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如说话不清),痰多黏稠,胸闷。

舌脉:舌紫暗、有瘀斑,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病机:痰浊与瘀血相互纠结,长期阻滞经络。

四、辨证核心要点(3 点,避免误区)

必结合舌脉:中医辨证需 “四诊合参”,尤其是舌苔(反映痰、热、湿)和脉象(反映气血、阴阳),不能仅靠症状判断。

动态调整:中风不同阶段证型会变化,比如急性期 “肝火偏旺”,恢复期可能转为 “气虚血瘀”,需定期重新辨证。

专业操作:中风辨证难度高,尤其是中脏腑证型(涉及昏迷),必须由专业中医师判断,避免自行用药延误病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