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肌肉

(2025-07-27 16:28:17)
标签:

健康

养生

教育

分类: 养生

 

退休后开始关心自己的身体,由于自幼受一些观点的引导,退休前就开始吃素,坚持了十余年,谁知长期吃素,身体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多。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痛风等等多种疾病接钟而至。后来小弟学习了国外一些先进的这方面的知识,并自我实行了一些时段证明行之有效后,传授于我,从201927日开荤,并正式实行间歇性断食生活方式。身体健康状态明显改善,此时有人建议我应该把防止肌肉流失作为一件大事来做。于是,2022225日开始健身,开始抗阻运动。包括引体向上,俯卧撑,仰卧起坐,深蹲,哑铃和弹力带训练。虽然我已然七十多岁通过三年来的运动,增肌效果说得上显著。

肌肉(muscle),附着于骨骼或内脏,具备收缩能力的柔软的、有弹性的组织。人体肌肉约639块,包括平滑肌、心肌、骨骼肌,主要由肌肉组织构成。肌细胞的形状细长,呈纤维状,故肌细胞通常称为肌纤维。

一、  古人对肌肉的诠释

《文子·道德》:“以耳听者,学在皮肤;以心听者,学在肌肉;以神听者,学在骨髓。” 汉 王充 《论衡·实知》:“沟有流壍,泽有枯骨,髮首陋亡,肌肉腐絶。” 元 迺贤 《新堤谣》:“调夫十万筑新隄,手足血流肌肉裂。”叶圣陶 《夜》:“她想孩子因为受着突然的打击,红润的颜色已转成苍白,肌肉也宽松不少了。”

二、中医对肌肉的认知

中医对肌肉的认知并非孤立看待 “肌肉” 这一组织,而是将其纳入整体生命观与脏腑经络体系中,强调肌肉与脾、气血、经络的紧密联系,核心可概括为 “脾主肌肉,气血充养,经络通调”。这种认知既包含对肌肉生理功能的描述,也涵盖了其病理变化与调理思路,体现了中医 “形神合一” 的特点。

中医对肌肉的命名与定位:“肉” 为五体之一,附于筋骨。在中医术语中,肌肉常被称为 “肉” 或 “肌肉”,是 “五体”(筋、脉、肉、皮、骨)之一,与五脏相对应。《黄帝内经》中明确记载 “肉为墙”,形象地描述了肌肉如同 “墙壁” 一般,附着于骨骼关节之上,连接肢体,覆盖躯体,具有保护内脏、支撑形体的作用。

从位置上,中医将肌肉分为 “分肉”(肌肉间隙)、“宗筋”(汇聚的肌肉与筋膜)等,强调其与筋骨、关节的协同关系 —— 肌肉通过筋膜(“筋”)连于骨骼,在气血推动下收缩舒展,从而完成肢体运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