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麦粒肿及其治疗
(2023-04-15 16:33:23)
标签:
健康医药教育 |
分类: 医药 |
眼睛麦粒肿及其治疗
小时候多次生过麦粒肿,也时常见别人发生此病。当时,我家二奶奶会教我们治疗方法。后来几十年,没再得过此病,也就没再在意,连当时的治疗方法也忘记了。
2023年4月9日晚餐回家觉得左眼睛有些不舒服,因为历史上有过旧痛,立马想起会不会是得了麦粒肿?当夜用家里仅有的眼药水滴了下,并按民间说法将中指指节用线扎了几圈,也就睡下了。次日早晨起来明显的感觉有些红肿了,仍然是点了几滴眼药水了来。11日早起情况发展得有点快,红肿加重,左眼上眼睑已经对视物有些影响了,于是做了热敷,也用食盐泡热水敷过。同时,也才认真回忆起当年二奶奶怎样教我们的几个治疗方法,其中效果较显著的是用棕丝拧穿上下眼睑的小孔。于是发生了前述到公园找棕丝的事。当晚妻子回家后教她为我作了穿插治疗,其时效果应该说是相当明显。谁知次日起来并不象先天晚上,肿得有些增加,此后眼睛开始化脓肿大,几乎盖住了全左眼。于是开始查找麦粒肿的发病原因,寻求现代医学治疗方法,有了下面的资料。找到了发病的病原物,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此细菌的习性也有了了解。13日开始对症施治,只是买了7元钱的眼药水和药膏,效果才真正显现,今天(15日)早上起来眼睛红肿已经消退,视物清楚,自我感觉良几无不良,别人看不出我的眼睛有何异常。为此特发此文,告诉发此病的朋友们,发病要早治,我开始拖延了,无论是用民间方法还是现代医疗。二是要对症下药,我开始用的眼药水不是对症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完全无效。
麦粒肿民间俗称针眼或挑针,医学上叫睑腺组织的化脓性炎症。
一、症状
患处具有红、肿、热、痛的典型急性炎症表现,疼痛程度与水肿程度成正比。外睑腺炎即外麦粒肿,俗称“偷针眼”,与身体他处的疖肿相同。初起时有痒感,逐渐加剧,睑局部水肿、充血。有胀痛、压痛感,近睑缘处可触及硬结,发生在外眦部者疼痛特别显著,外侧球结膜也发生水肿,数日后硬结逐渐软化,扪之有波动感,在睫毛根部可有黄色脓头,可自行破溃排出脓液,红肿及疼痛迅速消退。若致病菌毒性强烈或患者抵抗力低下伴有糖尿病、营养不良等其他疾病,炎症可由一个腺体扩展到其他腺体形成多个脓点,或者扩散到眼睑皮下结缔组织而演变为眼睑蜂窝织炎,表现为整个眼睑红肿,并波及同侧颜面部,眼睑不能睁开,触之坚硬,压痛明显,球结膜反应性水肿剧烈,往往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全身症状,耳前淋巴结亦肿大并有压痛。
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或内麦粒肿。睑板腺虽比皮脂腺大,但其临床症状不如外睑腺炎尤其位于外眦部者来得猛烈,因为发炎的睑板腺被牢固的睑板组织包围。在脓肿尚未穿破之前,充血的结膜面常隐见黄色脓头,可能自行穿破。少数情况下,脓液可从睑板腺的管道向外排出。但较常见的是脓液突破睑板和结膜的屏障而流入结膜囊内,脓液排出后红肿即消退。如果致病菌毒性剧烈,则在脓液未向外穿破前,炎症已扩散,侵犯整个睑板而形成眼睑脓肿。
二、病原
溃疡性睑缘炎由葡萄球菌感染引起,是睫毛毛囊、眼睑皮脂腺和汗腺的化脓性炎症,而以上感染部位出现病变时可发展为麦粒肿。手部不干净触摸眼部或使用化妆品后未进行及时、彻底的卸妆,导致眼部发生感染,可进一步发展为麦粒肿。免疫力低下时,机体对外来病菌的抵抗作用降低,可能会导致麦粒肿的发生。
三、治疗
局部应给予热敷,每次热敷10~15min,3~4次/d,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炎症消散,缓解症状。超短波理疗也可促使浸润和硬结迅速吸收或化脓。口服或肌内注射抗生素,结膜囊内滴抗生素滴眼液,已有红肿硬结、疼痛,在用抗生素的基础上,当皮下或结膜下出现脓头时则切开引流。
外睑腺炎在皮肤面切开,切口应与睑缘平行,以免眼轮匝肌受损,愈合后瘢痕明显。如脓肿较大,应放置引流条。内睑腺炎应在结膜面切开,切口应与睑缘垂直,以免损伤过多的睑板腺。切开排脓后一般1~2天即可痊愈。注意在脓肿尚未充分形成时,不宜过早切开。切开前后切忌挤压脓肿,因眼睑和面部静脉无瓣膜,会造成感染扩散,引起蜂窝织炎、败血症或海绵窦脓毒血栓而危及生命。若有这种先兆,应及早全身使用足量的抗生素。为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最好先做脓液或血液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否则宜选用广谱抗生素,密切观察病情,早期发现眼眶与颅内扩散和败血症的症状,进行适当处理。同时卧床休息,保持大便通畅,顽固复发者应检查有无糖尿病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