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之计划还是竞争

(2022-04-18 12:50:12)
标签:

全国统一大市场

全国一盘棋

计划经济

分类: 个人原创
这是我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文件的理解第四篇文章。今天来谈谈这个文件到底是走向计划经济还是走向市场经济。开门见山亮观点:统一大市场是以我为主,坚定发展的战略思想。不但有利于释放国内改革红利,也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为战时建立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奠定了基础。我在第一篇《快速解读《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文件》里面没有单独去解读这个争议,但是后来在各种自媒体和朋友圈还有微信群里面看到一些悲观论调,都在担心走向计划经济。更有甚者,开始找出来一些涉及供销社的新闻和图片,以证明他们的判断。全国统一市场不能简单理解为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统一市场的主要指向是统一。市场早就有了,只不过分裂为很多版块,甚至还有一些隐形市场,并且各个版块直接标准不一,还要设置各种障碍,从全国角度来看,需要重新梳理打通,以发挥更大的价值。
很多事情,北上广深的人已经无法从真正的全国角度来观察中国社会的复杂性。中国还是一个8亿农民的社会,我们看到的听到的观点和声音,只是掌握了话语权的精英阶层发出来的,底层人民永远是沉默的大多数。全盘角度来看,中国在市场化道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改革红利还有释放空间。咱们就从供销社谈起吧。年龄不够大的人对供销社都已经没有了概念,尤其是85后,估计都没见过供销社长什么样子。殊不知,供销社从未消失过,并且一直都是一个隐形的巨无霸。官方定义是: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是全国供销合作社的联合组织,由国务院领导。看到没有,由国务院直属领导的,咱们平时讨论的各种大央企,只要是97个名单上的,还是国务院国资委代管。供销总社确实一度退出历史舞台,2000年之后,又开始受到重视,逐步恢复全国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改革的决定》(中发〔1995〕5号)、《国务院关于解决当前供销合作社几个突出问题的通知》(国发〔1999〕5号)、《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定》(中发〔2015〕11号),这几个文件下来之后,供销社成为国家三农建设的主力军。我们看其体量,2020年,全系统实现销售总额5.3万亿元。全系统有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2789个全系统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机关人员编制4.9万个。全系统组织农民兴办的各类专业合作社192460个全系统共有各类法人企业22739个(不含基层社)。妥妥的巨无霸是不是?2020年9月24日,中华全国供销合作社第七次代表大会24日在京召开,领导人对供销合作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围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继续办好供销合作社。供销合作社要坚持从“三农”工作大局出发,牢记为农服务根本宗旨,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完善体制机制,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成为服务农民生产生活的综合平台,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农民群众的桥梁纽带,努力为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开创我国供销合作事业新局面。好好研读一下,这就是让供销社在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工作中,担当重要任务。所以说,做大供销社体系和是否转向计划经济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在涉农领域,由一个正部级的系统来承担重要任务。供销社体系这些年一直在农资的销售流通领域担当重要角色。
建设统一大市场,如何建设?当天的新闻稿已经给出了官方解读。原文如下:

  问:意见在推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方面有哪些重点任务?

  答: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破并举,从六个方面明确了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重点任务。

  从的角度,意见明确要抓好“五统一”。一是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推动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二是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以升级流通网络、畅通信息交互、丰富平台功能为抓手,着力提高市场运行效率。三是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推动建立健全统一的土地和劳动力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和数据市场、能源市场、生态环境市场。四是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以人民群众关心、市场主体关切的领域为重点,着力完善质量和标准体系。五是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以增强监管的稳定性和可预期性为保障,着力提升监管效能。

  从破的角度,明确要进一步规范不当市场竞争和市场干预行为。意见从着力强化反垄断、依法查处不正当竞争行为、破除地方保护和区域壁垒、清理废除妨碍依法平等准入和退出的规定做法、持续清理招标采购领域违反统一市场建设的规定和做法等五方面作出明确部署,旨在打破各种制约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显性、隐性壁垒。

非常明确提出在“有破有”原则下,立制度、立标准、立监管成为重点,破除垄断,破除地方保护成为重点。这些工作,无一不是打造市场经济环境需要做的工作。有些人担心建立统一市场就是回归计划经济是无稽之谈。
当然了,在这里面还有一些隐含的话没办法放到台面上去说。比如说统一大市场当然是为了内循环的畅通运行打基础。内循环的提出又与中美贸易争端,国际市场受阻的时候被迫选择有关。同时,俄乌战争之后,我们看到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的制裁手段,很难保证某天在某些问题上不会应用到中国身上。上篇文章我就让各位去重新读读刘合(同音字)的观点,一定从十年前的文章就开始读。比如他获得孙冶方经济学奖的那篇《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里面重要的三个观点:1.树立底线思维方法,对危机可能出现的最坏场景做出预案。2.把握我国战略机遇期内涵的重大变化,谋求中国利益和全球利益的最大交集。3.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抓好重大课题的务实超前研究。
现在看起来,我们不但在中美摩擦中到了,同时也在全球极度不稳定的国际环境中有了经济领域的战略方向。底线思维、双循环、以我为主坚定发展,这些都是一脉相承的。从这些理论推导下来,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政策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理解了。多读书,换位思考,就可以最大限度去理解未来发展方向,从中挖掘我们能够捕捉的市场机会。最后再次强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不但有利于释放国内改革红利,也有利于增强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也为战时建立强大的资源动员能力奠定了基础。深度挖掘中国县域及以下农村市场,为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这些都为增强党的领导力,具有极大的战略意义。中国在迈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中级阶段的前进步伐。这些都是独创的,没有先例可参考的。宏观政策在探索前进的方向和方法,而基层执行上还存在别人都告诉过方法了还有人假装摸石头的行为。这些都是前进道路上的插曲。套用一句官话,“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我们还是要有的,没有精神定力的国家是走不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