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微信将分拆,公众平台将独立

(2013-03-09 20:59:42)
标签:

面目

非正式

方式

是谁

同时

分类: 网络IT随笔
微信将分拆,公众平台将独立
文/顺风
    打的宝拼车:www.dadibao.com
    (个人微信公众帐号:shunfeng3436188)
    扎克伯格称要充分利用图片和视觉内容,同时把朋友的分享和公共分享区分开,不仅让大家只看到热门文章,还能看到和自己更相关的朋友和家人的分享。这反映了未来的趋势,须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并不是为文字所包围,而是为真实的场景所环绕。
    基于LBS的运用创新帮助我们向着上述趋势加速前进。结合地理位置,为“场景”提供了关键性的定位之“锚”,这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因为地理位置而组织起不同的场景系统,而且这些系统在人的生命中、在事件的发展中、在组织的历程中都有可能是连续的、相互紧密联系的。
    值得思考的是不同的场景之间的核心差异是什么?场景的意义是什么?场景的价值是什么?许多问题都需要经过向着不同方向的大量创新实践,最终才可能出现真正的答案,因为这是真正的正在发生的未来。正如视窗刚出现之时,上述问题同样是难以回答。
    微信似乎可以为上述问题给出一定的提示,当然其他许多运用同样如此,比如移动端的打的宝、陌陌、在这儿、小坐等诸多运用,都以各自的尝试描述着正在发生的未来。
    这些运用都有着共同的关键词:移动、位置、关系、精细分类、目的、任务、状态、即时。。。等等。许多元素令人眼花缭乱,但必须抓住的是其中最关键的一个维度,那就是位置。以位置为中心,对诸多元素或维度进行排列组合和取舍,就可以形成不同的功能结构,而这些功能结构又分别对应了不同的场景。
    场景通过不同的运用体现展现出不同情境。在PC时代,同样是沟通,Email是一种正式的延时个人沟通情境,IM是非正式的个人和群体即时沟通情境,聊天室是群体即时沟通情境,论坛是群体偏正式的延时沟通交流情境,博客是一对多的被动延时正式交流情境,微博则是一多多的主动被动结合的非正式交流情境。
    在当前的移动网时代,微信提供即时延时混杂、熟人生人兼顾、个人群体并包的沟通情境,随着用户规模的扩大其情境日益呈现多样性,这在削弱微信在某些细分沟通领域的竞争力。微信的另一个对手是传统的手机和短信类沟通技术,沟通成本低是他的优势,但相对传统手机和短信沟通其情境的微妙变化也许是弱势。
    这样看,微信事实上正在丧失自身在场景方面的核心优势,公众平台、场景沟通、关系管理这三者要想在微信实现良好的融合实非易事,尤其是场景沟通、关系管理绝对不是第三方立场,这和第三方公众平台之间有着内在的矛盾,这是微信战略性的一个逻辑矛盾。同时,不同沟通情境在微信逐步模糊,也是重要问题。
    其实以位置为核心的众多运用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对象进行创新运作,那就是“附近的人”,基于地理距离的现实场景挖掘,这正是当前LBS创新的最需要挖掘的方向。目前看,对近距离的人群的现实服务、电子商务、人际互助、内容分享、关系分享是最热门的五个方面,这些恰恰也是LBS运用的五大核心构成。
    微信却非纯粹的LBS运用,虽然设置“附近的人”但其实所用者寥寥。严格来讲,微信更是一个移动化的关系再组织的运用,同时加上了比传统运营商成本更多的语音联系服务,以及依托腾讯用户规模而推出的社会化平台。从某种角度上讲微信做了一个逻辑不那么严谨的加法,从三个相关度不大的方面凝聚竞争合力。
    我觉得与其讨论“微信究竟是什么”,不如换种方式问问题,比如微信的沟通究竟是什么?微信公众平台究竟是什么?微信的关系管理机制究竟是什么?把几个关联不大的构成通过复杂的菜单结构隐藏性地硬是加在一起,即便这三个不同构成几乎各自都可形成独立的商业系统,这样做可能只是对竞争力的不舍使然。
    但从构成之间的关系看,微信必然走向解体。现在谁也说不清是公众平台粘了微信沟通和圈子的光,还是后者粘了前者的光,或者说谁也说不清他们间是谁拖累着谁。但是,随着微信系统的成长,现在就可以断言的是,内在的逻辑矛盾决定了微信内部的不同构成最终必然分立,这和阿里巴巴集团走过的历程一个道理。
    经过分拆后的微信,最合适的定位应该是关系管理,因为真正让微信迅速膨胀成为4亿用户的庞大系统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对于存量的全息关系的开创性的挖掘,而即时免费语音的成本杀伤力则为其锦上添花,顺带地和公众平台、附近的人、摇一摇等共同隐藏了微信的本质而真实的面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