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微信开放平台的服务结构需进一步完善

(2013-03-06 12:33:49)
标签:

应以

风险

认识问题

生态环境

信息

it

分类: 网络IT随笔

顺风:微信开放平台的服务结构需进一步完善

文/顺风

  打的宝拼车:www.dadibao.com  

  (个人微信公众帐号:shunfeng3436188 )

    微信公众平台目前面临一个任务,那就是如何在保持开放的低门槛的同时,提升各类运用的用户体验?

    以目前在对话框内的互动响应式服务相比,在菜单形态上无疑还是传统而多样的APP结构更具吸引力,但如何把对话响应转变为功能菜单,需要在认识上有实质性的突破。比如,如果引入用户按纽的话具体放在什么位置?再比如,是否以对话框形态直接向开发者提供开发后台支持?还有如何将用户信息开放等等。

    在对话框内的互动响应式服务有用户上手快、开放简易等优点,但也因其在流程上次第的顺序性可能产生重复冗长给用户增加不便。而APP运用作为一种成熟的移动端运用开发形态,在技术、商业、服务等方面都已形成一定的经验、资源积累和体验方面的用户认同,因此微信完善平台开发和服务必须充分借鉴APP模式。

    当然这种借鉴不可能是原样的照搬,而需要从根本上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APP模式能够在实践中发展成为移动端运用的主流形态?下一步随着Html5的成长和扩张,APP是否会被冲击乃至替代?

    APP在手机空间占用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虽然手机的发展最终可能在空间方面不再要很大的压力,但至少目前情况下用户在手机中安装APP并不是没有限制,而相比之下PC运用对空间资源几乎没有依赖,这是APP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值得重视的是,微信恰恰在这个方面可以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

    至于APP的服务结构,理论上讲各类运用全都可以找到在微信上面的实现形式,未来演变的趋势可能是这样的:一方面对话响应式的服务模式在一些简单运用中继续流行;另一方面一些进驻微信的大型综合运用将拥有APP的服务形式,但一切数据都通过微信传输与各自的后台进行交互和响应。

    但我们可能需要以反常规思维去思考,因为有些有价值的答案往往就是由此而来的。具体讲,反常规要从最最常规的方面反起。我考虑了几点。一是对话框是不是就只能是2个?二是下方的输入框是不是就不能够成为某种响应框?三是在用户运用过程中是不是就只能始终保持对话框的形态?四是如何提供用户分类?

    当然在开放方面还有一些大的战略认识问题,比如目前微信公众平台的开放应以技术开放优先还是以商业和用户开放优先?是以开发资源开放优先还是以商业和用户资源开放优先?是真正保持第三方的平台角色以搭建生态环境和提供匹配资源为主来取信于开发者,还是冒着失信的风险对某些运用垂涎三尺身体力行?

    当前,微信公众平台的结构和形态尚未成熟,开放之旅也只迈出了小小的第一步,如何以微信和腾讯的生态为基础,更好地与APP运用传统和Html5开发趋势结合,这已经成为摆在微信面前的一个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