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46)

(2009-04-06 22:18:16)
标签:

随感

杂记

顺风

视野

现代信息技术

文化

分类: 顺风杂谈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46)

文/顺风

    ——书籍的灵魂是“作者”,报纸的灵魂是“大众”;

    ——社会的课堂中正生长出新的社会化教育“空间”,而新的社会化教育“机制”尚待孕育,从“空间”到“机制”是艰难的一跃;

    ——现在的传统“教育”方式只能留住教师,却根本留不住学生,学生们往往“身在教室心在社会”;

    ——传播技术的进步强化了每个人的传播权力,这使得人际竞争更加剧烈,每个人都需要争取更多的支持;

    ——互联网等新传播机制的出现同时放大了人际交往的“风险”和“机遇”,但这种放大并不是“同步”的和“等比例”的;

    ——互联网的历史可以分为两段,第一段主要服务于集权,第二段则主要促进民主;

    ——延续数百年的工业社会传统已逐步染上“互联网”这一来自未来的毒瘾,最终将陷入一种极度的自信和自满,进而在狂欢的梦幻中走向终结;

    ——现代信息技术助长了集权性的传统大众传播模式,直到互联网作为一种促进风险分散和权力分享机制出现在传播领域,情况才有所改观;

    ——现代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最大区别在于,后者在强烈的技术本质之外所具有的前者所缺乏的强烈的社会化基因;

    ——报纸之所以可以大大推动全球文化的融合,关键不在其内容,而在于其特别的版面组织方式,报纸拥有独一无二的自有传播结构;

    ——报纸的一个重要功能是提醒读者处于什么日子,以帮助他们确立某种时间感、历史感;

    ——“全球新闻时代”是一个自由组合历史的时代,这让完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此时”事件被共享,同时产生出各种玄妙无比的文化对话;

    ——文字属于某种历史、经验和智慧的复制技术,但和新传播中的复制技术相比已经暴露出粗糙和低效的一面,图文影音一体化的信息化传播与互联网一旦真正结合,足以造就全新的“影音文字”;

    ——对我们大脑而言,教育学习过程中的“只读不写”与形象描述感知过程中的“只写不读”总是并存不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