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44)
文/顺风
——“道路”让我们认清“城镇”,而“互联网”让我们认清“组织”;
——“逻辑”不可能被局限于视觉空间,非欧几何本质上就是一个逻辑工具,强迫人类开启自己的心灵之“眼”;
——不作理解和思考的阅读是一种很坏的技能,正如没有情感的朗诵总是虚伪而肤浅的,因为其中缺乏了一些必要的认知活动;
——口头传播锻炼了人类的“记忆力”,书面传播锻炼了人类的“遗忘力”;
——在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这世界三大宗教中,佛教经文、教义、宗派之多几乎使其不再成为一个统一的宗教,这种多样性与《圣经》文本的神圣权威形成了鲜明对比,所反映的是完全不同的宽容性;
——佛教是“思想”的宗教,伊斯兰教是“行动”的宗教,基督教是“语言”的宗教;
——活字印刷中最刺激的流程在于活字排版,那些灵巧的排列组合之手在印刷物成型之前就开始了阅读之旅,而这批匠人因此而具备的强大的知识性还有待重新认识和重视;
——第一次大规模地复制和传承文明始于印刷术的出现,这开启了对思想的可“读”时代,而互联网以及现代信息技术的使命在于开启对思想的可“写”时代;
——新传播是“读写式”的双向复合传播,这进一步打开了“知识分子”的“野心之门”;
——印刷术为人类复制出无数“老师”,而互联网为人类复制出无数“课堂”;
——互联网打破了“专业”与“业余”的藩篱,最终谁也分不清谁是老师、谁是学生;
——互联网制造了一个以语言区分的世界空间,他们既平行又交叉;
——互联网正在建设统一的全球数字课堂,搜索技术在其中起了决定作用;
——互联网使数字化的全球课堂与全球社会、全球市场、全球生活等融为一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