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33)
文/顺风
——严格来说,“地球”其实不是一个“类球体”,而是某种由若干“面”组成的随机的立体形状;
——所谓“智力”就是“生存能力”;
——“心理测验”的直观成果应该仅仅界定为绘制个人的个性化“全息图谱”,“心理测验”应成为“心理绘图”;
——个人信息仅属于个人,隐私向公众的开放必须经过个人授权;
——心理测验的最大问题在于造成了测验者与被测验者的不平等关系,改正的唯一方式并不是让他们互相测验,而是停止一切目的性的他测,改之以个人测,并且在降低测验的主观性的同时尽可能将测验结果作为不同时期的个人数据库来客观使用;
——最有资格从事“心理测验”的不可能是哪个具体的个人或团体,而是社群、社会或者互联网,尤其是真正的“心理测验”绝不是做一两次测试卷之类那么简单,而需要数月乃至数年时间来完成;
——传统“心理测验”得到的结果往往只不过是两个人或多个人的“心理叠加”;
——“语言”帮助人类“说谎”;
——电脑“程序”等“超语言”媒介正在发生;
——与“程序”相对应,电脑成为一种媒体;
——电脑作为“新媒体”的性质被现代人忽视,事实上电脑正在酝酿着新的媒体革命,这不是指传统的“媒介”意义上的“新媒体”或“多媒体”概念,而是指发生于“电脑”本身的传播变革;
——电脑“新媒体”中传播的内容是数字语言形式的程序及其信息;
——动物通过各类奇特的沟通方式强化对环境的记忆,人类则通过“语言”实现这一目的;
——“味道”语言、“色彩”语言、“光波”语言,与人类的口头或肢体语言一样,这些语言形式并不是人类语言的梦幻,而是人类语言的暂时缺失部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