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25)

(2009-03-18 21:38:07)
标签:

随感

杂记

顺风

视野

人类

文化

分类: 顺风杂谈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25)

文/顺风

    ——“概念定义”可以来自个体也可以来自群体、社会,不同层次上的“定义”水平是完全不同的,而且相互之间是不可比的;

    ——人类专门为自己发展出一个“器官”之上的“器官”,后者专对前者的感知内容进行加工、理解和诠释,到现在为止,谁也没有弄清后者是否等同于前者的综合产物;

    ——我们有时候看见了“光”,更多时候却对“光”视而不见;

    ——没有一定的“比较”素材,我们的意识必然一片模糊;

    ——人类天生具备一种发现“联系性”的兴趣和责任感,这成了人类生理条件反射的重要内容之一;

    ——人的每次“新感知”总是对全部的“旧感知”的一次全面唤醒过程,并且这些“新感知”总是在瞬间就成了“旧感知”;

    ——胎儿在母体中的生长过程提示我们,人类最初的“感知”是来自“黑暗”与“水”;

    ——对自己的呼吸计数是件痛苦的事情,因为这唤起了人类对死亡的恐惧;

    ——“环境”或“背景”给我们的“感知”带来最大的干扰,但离开“环境”或“背景”我们又无法“感知”;

    ——所谓“艺术”也可视为某种寻找“意义”的技能,“智能”对哪怕无“意义”的事物也可轻松地赋予其某种“意义”,从这个角度看,“艺术”是“智能”的天性;

    ——人的大脑活动表现出“多任务操作系统”的鲜明特征,而且比电脑在这方面的功能还要强大;

    ——没有哪个人在撒谎时会真正地“情绪高涨”,人类只倾向于带着激情去感知“真实”;

    ——对个人来说,“知识”无非是为了建立起“感知”能力的基础,“知识分子”的传播世界总是美妙无比;

    ——所谓“未来”就是“历史”与“现实”的合成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