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24)

(2009-03-18 13:02:36)
标签:

随感

报纸

杂记

顺风

炼铅厂

文化

分类: 顺风杂谈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24)

文/顺风

    ——现代新闻模式几乎要抢侦探事务所的饭碗,记者象警察一般工作;

    ——报纸成了全世界的“精神造粪机”,容纳越来越多无关紧要的精神消化产物,但最精华的精神内容却从来不会进入报纸,而是为社会所吸收了;

    ——全人类只拥有一份真正的“报纸”,那就是“社会时报”;

    ——报纸的一大意义在于培养起规模人群在同样时刻做同样事情的习惯,这是一种人造的社会相似性;

    ——我们忽略了报纸上的铅字有“毒”,报纸成了“炼铅厂”;

    ——报纸企图做出一个可视可触的“数据库”,可惜这样的努力显然失败了,报纸正走向极端无序;

    ——报纸的“名称”类似于人的“名字”,“日报社”向高产的母亲一样天天生样出一个小孩,不过他们的名字完全一样;

    ——“电子版”的出现对报纸来说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终结;

    ——编辑对读者的兴趣主要是进行“猜测”而不是分析、推理、寻找,因为后者难以实现;

    ——对报纸的轰隆隆的印刷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藐视和蹂躏社会意志”的过程;

    ——读者对报纸的情绪类似于幼儿对玩具,感觉其“似乎有用”却“难以言明”;

    ——报纸的定期发现使他获得了一种节奏感,但报人们却徒劳无益地企图在这种单调中勉强寻找“乐感”;

    ——在电影院看报纸,与在阅报栏前看电影、在图书馆听mp3都可带来不易觉察但值得探求的奇特感受;

    ——报纸中不得不留出大量空白,但从人类思维的过程中却找不出这样的空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