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23)
文/顺风
——战争推动科技进步,战争同样推动传媒发展;
——人类社会创新的节奏一般显得懒散缓慢,只有在被动压迫状态下才有所改善,比如当全面战争或者其他生存危机来临时;
——让知识人士养成维持高水平生活的文化习惯、乐此不疲并升格为荣誉感,这是榨取知识的一条极端捷径;
——智能机器诞生之初,主要是从人类手中接过了那些“脑力劳动中的体力劳动”;
——需要思考“可由机器替代”的“人类智能”,但更需要思考“不可由机器替代”的“人类智能”;
——智能全局的自动反馈速度远远超过人类的生活节奏和反应速度已经开始引发一系列灾难,比如1987年纽约股灾期间因为交易软件行情输出的速度太快,人们对那些“电子运动”只有束手旁观,这提示我们未来必须对技术进步的运用有所保留;
——世界上一旦建成强大的机器智能服务体系,人类最有可能陷入的信任陷阱是,大众象瞎子一样听从“机器医生”、“机器管家”、“机器秘书”、“机器战士”们的摆布而毫无保留;
——“机器智能”时代的“机器战争”很可能使人类真正成为无奈的“旁观者”,甚至连“旁观”都说不上,他们只有静待不可控的结局的到来;
——“机器智能”已经成为传播环境的重要因素;
——从长远历史的角度看,“人类”和“机器”本就处于在只能上互相追赶的循环状态,他们相互加强,同时也相互削弱,最后周期性地接过对方的接力棒继续这场无尽的智能赛跑;
——“机器智能”现在的定义是能够模拟、接近于实现人类智能活动效果的智能模式,那是因为现在机器智能低于人类智能,那么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在未来当机器智能高于人类智能时将发生的新事实;
——必须意识到,当“机器智能”诞生之初,人类就已走上了一条必须“永远被追赶”,而且必须“永远不被赶上”的惊惶之路;
——人类一旦被“机器智能”超越那将万劫不复;
——目前我们对“机器智能”的定义还是停留于以“人类智能”为参照物的时期,这反映了一种错误的不平等观。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