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20)

(2009-03-16 19:21:09)
标签:

人内传播

随感

杂记

顺风

人类

文化

分类: 顺风杂谈

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20)

文/顺风

    ——早就有一种观点认为,人类是上帝的一个程序;

    ——人类与其为自己的灵魂自豪,还不如好好探索灵魂与程序之间的关系;

    ——电脑和互联网如果诞生了程序化的灵魂,那么人类就成为它们的“上帝”,不过这样的“上帝”并不神秘而且易于对话;

    ——每个人都是“人类”这一程序对“环境”的不同“运算”结果;

    ——比让人类感觉到拟人化电脑的“人性”更困难的任务是,让电脑感觉到人类的“人性”;

    ——如果认识人类大脑神经网络的机制,就可接触所谓人类意识和自由意志的悲哀本质,大脑原来也不过是一个规模化学习反馈能力的程序系统;

    ——正如人类对待“玩具”有着某种态度,在某种情况下人类很可能也被以某种态度视为“玩具”;

    ——人类和“蚯蚓”、“细胞”无法沟通,反过来也会有把人类视同“蚯蚓”和“细胞”的智能高度,这种差距使得“人道主义”这一人类自造的名词形同笑话;

    ——毫无疑问的是,“人内传播”效果与记忆力有关,但辅助记忆技术的进步在推进“人内传播”的同时,也会对其他传播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

    ——未来的“数字人”不会仅仅指诞生和存在于虚拟空间的人早人,还意味着对个性和生理进行整体“数字化”后的活生生的人,那种传播形势必将令人眩晕;

    ——不管是否已经实现了与人类的“兼容”,神经网络、电子网络或光子网络本质上都是信息载体,“人类”亦然;

    ——“人类”之所以不仅是硬盘之类的电子存储器,是因为人类还有自己独立的“程序”功能;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河流,“新陈代谢”决定了他们与机器的不同;

    ——“人类”的终极本质是“信息模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