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随感杂记——传播的视野(6)
文/顺风
——能够“感受生存”,本就是新时代中任何人生的一大成就;
——最广义地讲,“媒介”就是在人的“光身子”之外的一切人造物,每个人的媒介只属于他自己;
——区别于过去任何巨大的发明创造,互联网是作为一个整体、宏观、全面的存在而一次性切入社会的,而不是通过一个个“小互联网”的成长积累来实现,因为后者从未存在;
——历史上每次革命性的新技术发现都带来暴力与非暴力的社会大变革,现在轮到“互联网”引发后果了;
——“互联网”是“社会之网”,他让“社会”有形和可见了;
——互联网正在改变人类的所有知觉器官,这让人类加速进化;
——互联网正使大脑成为人类的新一项“五官”,或者说一种知觉意义上的“第六感官”;
——让“思维”可视化的是“文字”,下面让“思维”相互对话的将是“互联网”;
——“互联网”让全人类的感知相互渗透,他是人类共同的外部器官;
——在那些外部感知面前,站在过去角度的人看见的是“信息”,站在未来角度的人才可以看见“媒介”;
——互联网时代的“媒介”要求没不仅感知,更要参与,媒介和人在互动中进化;
——未来大众传播的唯一要义在于,营造更大空间,让大众参加传播,比如在互联网中的政治家可能通过“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反而更有可能成为大众的宠儿;
——“媒介”和“信息”一道训练人类形成效率极高的感知模式;
——“多媒体教育”是不折不扣的革命,但其含义绝不是把老师讲课拍成视频什么的,而在于综合运用全新视觉技术更加真实地展示世界和历史,其结果在于“让教育成为传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