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逻辑之外(续五)

(2009-01-21 00:03:04)
标签:

逻辑

顺风

人类

哲学

转换性

宇宙

文化

分类: 顺风杂谈

顺风:逻辑之外(续五)

文/顺风

    “逻辑之外”的思考几乎涉及对现有的“哲学”体系的全面的挑战。哲学是建立于某种固定的语言逻辑体系基础之上的规律后面的规律,哲学毕竟还是既有的规律性的范畴,而“逻辑之外”的要旨却是要推翻现有的认识和规律体系,这一范畴的提出意味着人类历史发展中出现了一扇空前的颠覆之门,出现了一种埋葬经验主义的可能性。

    实践经验在很多思想理论体系中被提升到关键性决定因素的地位,人类既有的历史也确实表明实践是推动历史的根本力量,实践代表哲学意义上的某种“运动”,从根本上符合宇宙的本质,但是现在“逻辑之外”的命题要求对“实践”、“经验”、既有的知识进行一次总反思,这可能导致怀疑主义、不可知论的抬头,但并不绝对。权衡而言,即使以理智而逻辑的思维来看待既有的人类认识,“逻辑之外”的思索至少可以引发我们对既有的那些所谓结论不再绝对自信。

    其实随时的自我反思和再检验应该成为一种社会知识主义的常态,须知在一千年前的人们在当时的认识水平和状态虽然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还显得相当愚昧、漏洞百出,但当时的社会和居民却不折不扣地以那些“历史性的错误认识”指引着自己的行动。只不过,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的人类在科学化进程中积累了太多的自信和乐观,却较少想一想,现在的书本知识能够经得起数百年后科技水平的验证的比重有多少?80%?50%?30%?

    以上只是对“逻辑之外”的一种狭隘功能的讨论,如果放大时间的尺度,可能会是完全另外一种比较结果了。比如,也许可以将“逻辑之外”的图景比拟为魔法的世界,语言具有了某种魔力,咒语具备恐怖的力量得以直接改变主观世界。对于这一事实发生的可能性而言,并不是完全找不到现代科学理论的支持性解释:仅仅从最普通的基本粒子的有关认识出发,如果我们可以在原子甚至电子层面上改变物质,那么所有事物和能量的形态、质量、性质、结构等等也就都得到更加自由的转换性,语言虽然在抽象上是一种表现和沟通形式,但实际的语言过程既然是一种物理行为,那么在理论上只要具备合适的物理机制就有可能通过复杂或简单的路径达成任何其他的物理结果。

   “逻辑之外”迟早会与人类发生“碰撞”,越早认识并努力寻求此点目标,越可加快这一大“碰撞”的到来。其中最主要的意义在于,“碰撞”标志着人类在自身精神、生理、社会等诸多方面的关键性进化,具体内容包括:人类在与更大尺度的宇宙的接触过程中发现了“逻辑之外”对于现有逻辑体系的突破性压力进而构建出全新的认识结构;人类通过改变自身来形成完全不同以往的获取感性以及理性知识的方式路径;人类以全新的“逻辑之外”的语言思考工具来扩展自身接触“逻辑之外”的能力;通过与“逻辑之外”的事物更加激烈频繁的互动作用形成对于未知的全新认识,并且综合出一种具有知识主义的新道德观,等等。

    “逻辑之外”的思考也许反映了人类对自身日益失望、不满和不耐烦情绪的历史性萌芽,如果说过去的历史之中人类过分关注了外部世界,那么“逻辑之外”的思考则在呼唤着人类内心的觉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