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二八”法则·市场民主与管理民主·“长尾”理论
文/顺风
“长尾”现象往往被强调为一种市场现象、销售现象,而事实并不仅仅如此,“长尾”现象同时也代表了一种新的管理现象,这在亚玛逊、沃尔玛、Ebay的内部管理结构中可以很清晰的显示出来。任何组织的业务流程、市场方向都必然存在着与其管理结构相一致的强烈要求,“二八”经济强化和突出了“头部”经济的规模力量,与这一“不民主经济”对应的则是一种“不民主管理”;而“长尾”经济强化和突出了“尾部”经济的不规模力量,与这一“民主经济”对应的则是一种“民主管理”。
按照一般理解,单方面的专业管理永远是必须的,组织内部没有核心的管理主导者将导致全面混乱,但这完全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假设,那就是知识和信息机制的完善程度所决定的管理中的一切交换和互动的条件限制,谁也没有真正认真的考虑过一种可能——当假设改变的可能——随着全息经济带来的知识和信息机制的全面完善,“组织内部没有核心的管理主导者将导致全面混乱”的结论迟早也将显得过时,正是因为每个人的自觉性、自律性、自激励性和自适应性总体上作为人性的基本特征而相互平等,因此从必要性上看无可置疑的是必须尊重每个人的自我管理的“天赋权利”,唯一在传统经济中支持“他管理”、“他组织”的理由并不在于必要性,而在于充分性——知识和信息机制的完善会改变传统的“二八”经济中的管理法则,提供以“频繁决策、频繁信息交换、频繁学习互动”为内容的自我管理方式。
组织的正确行为来自组织成员的正确行为,在“二八”经济的传统型组织中,核心管理层的正确行为比一般成员发挥更大的作用,后者的行为正确来自前者的正确“推动管理”,但“长尾”经济中的管理主体应该是每一个人,从高管到基层的层级日益扁平化缩减,管理的责权利更为均匀和分散,这意味着“高管”“基层”正在成为过去,需要承认组织内每个成员都将因为不可或缺而平等化的事实,让“基层员工”进行自我管理、推动自己做正确的事情就显得尤为重要。
整个二十世纪的管理,就是一个探索“自管理”和“自组织”、消解“他管理”和“他组织”的前奏世纪,在二十世纪中期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会力量的崛起代表了在这个方向的最初的努力,而随着工会力量的没落出现的法律力量的抬头代表了进一步的努力——在个人和组织两个层面建立起民主的管理机制,在二十世纪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出现的信息巨头则从市场的角度抹平了很多“头部”的山丘并促进了更加均匀的消费结构和生产结构——这标志着管理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无数中小企业正在奉行的“自管理”和“自组织”正在知识和信息机制的支持下走向管理的主流——现象总是领先于理论,“自管理”和“自组织”的全息经济亦然,而晚于“二八”法则100年出现的“长尾”理论则是全息理论的初级一种形式。
在很多西方现代中小企业和信息巨头中正在令人兴奋的开展着各种管理实验,无论是自我目标激励、员工持股、SOHO一族,还是Google的快乐工作法以及在信息产业大量出现的外包现象,都指向一个目标,那就是更尊重“人”,更重视“人”的内在价值的转换,这直接导致了“高管”“基层”的关系转变,导致了管理本身的变革。
比如站在“绩效目标”的角度,组织必须做“正确的事”,现在不仅关系“高管”,更关系到“基层”,尤其是后者更需要认识和实现自己的“绩效使命”,为此必须推动企业内部的全息化,让知识信息及其权力更公开、透明、有效地流向每个员工,并激发他们产生正确的信念以指引行动,比如清晰地认识组织的目标以及自身的职能,树立积极主动地为组织目标作贡献的责任意识,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等,这些都有助于员工在工作中明确目标、积极行动和获得成就感。
“市场、社会和未来”是企业行动的指南,所有“员工”则是指南针的“勺柄”,而绩效则构成了指南针的罗盘。绩效——比如企业的利润、市场地位,都应该成为组织行动的最核心目标,无论从长远还是短期实现,“绩效”都是不可回避的、不可忽视的焦点。因为“绩效”构成了衡量企业行为正确的与否的唯一权威标准,没有“绩效”,企业等各类组织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对企业而言,没有“利润”意味着他与“市场、社会和未来”的对话归于失败,或者说企业没有能够培养出一种“时代生存能力”。
“员工”在反映“市场、社会和未来”的绩效的指引下“做正确的事情”,这便是全息经济和全息管理的真相——具体而言则包括了“市场、社会和未来”三个层面的民主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