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也谈“全息交往机制”的质量和数量优势

(2006-12-25 21:55:27)

文/顺风

    全息创新以“搜人第一”为原则,在用户的社会化交往方面提供了一条前所来有的全息化思路,形象的讲,每个网民在全息体系中应该可以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的获得方便而有效的社会交往渠道。在围绕“个人化”的诸多运用中心中,交往和沟通是组织和协同的前提,也是中国目前为数众多的年轻一族网民的最核心需求,年轻人总是热爱交往、希望结交到越来越多的朋友,这也是腾讯获得巨大成功的秘密做在。

    全息系统中的“交往”更加重视“交往机会”的质量和数量。从数量上看,全息机制将让用户在日常行为中随时接触到和自己兴趣相投的潜在的朋友,并且迅速进入深度了解,然后开始建立在线的全息接触;从质量上看,全息机制让用户不需要将自己的好友局限的管理在一个类似于“腾讯QQ框”的分组之中,全息交往下的“好友”更加自然、随意、模糊,也不需要明确的进行界定、费神的进行管理,这样一个没有“好友”的社会化交往系统打破了传统IM、SNS等对于“好友”的封闭性定义,所有“好友”都随时随地的存在于他本来所在的地方,而不需要刻意的转移进一个框架性的管理体系。

    全息化的交往机制更加接近日常生活中人们的交往习惯,在现实中确实很少有人为自己的好友建立一个单独的管理簿或者将他们“圈”进一个封闭的体系后才可以互相沟通,现实的社会交往是开放的和自由的社会交往。比如我们在外出旅行时,可以很方便在旅途中认识新的朋友,通过沟通相互了解,其中就可能形成有较大价值的社会交往。如果在现实中,我们接触到陌生的朋友,在和他们交往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烦琐的“注册”、“邀请”、“查看资料”等程序,可以想象这会带来多大的不便。而传统的网络交往方式就是无法支持类似现实中的自由交往,他虽然方便了人们之间通过虚拟资料的迅速了解,也付出了因为不同的商业服务利益而无法接触更多朋友的代价。

    全息交往机制既通过打破封锁的商业利益的限制,也通过让交往无处不在,来扩展人们的交往空间。当前的互联网大量充斥的内容中缺乏深度的关系的凝聚和揭示,大量全息关系在内容中非常可惜的沉睡和浪费,直接导致了互联网中的人性和活性不能够得到有效的激发。

    全息理论认为,互联网不仅仅是一个庞大的技术架构,更以为内在其中活动着的亿万用户而越来越成为真实而运动着的社会,现在用户更多的可以发现“人”在互联网中的活动的结果,但是对于在其中活动着的“人”及其“活动”,以及因此而不断增长着的用户关系,却缺乏有效的外化和优化的服务机制,因此全息创新将致力于让“内容”的互联网转变为“人”的互联网,让互联网中“内容无处不在”转变为“人无处不在”——这将是一个世界性和历史性的进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