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以史谈兵——纵论“攻其不备”

(2006-05-19 10:29:46)

文/顺风

    “攻其不备”,语出《孙子·计》:“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意为在敌人没有防备时、意料之外处发起进攻。兵圣孙武认为,敌我谋划是否周密可以决定战争胜负,而“攻其不备”则是“我方多谋”和“敌方少谋”的典型状况,因此可以大大增加己方的胜算。

    “攻其不备”,“备”为计策之眼,为胜负之师。己方必须详察敌方应“备”不“备”之处,并且善加利用,具体从时空两个角度入手:一是时机形势之“备”,详察敌方懈怠、失警之机;二是谋划预料之“备”,详察敌方的思维盲点、空洞,以实击虚。

    后赵石勒诡称臣于王浚,驱赶数万牛羊去蓟城,作为进贡礼品——但实际上是用牛羊堵塞大街小巷以阻塞王浚部队的行动。王浚信以为真,摆酒准备接待石勒时,石勒已经杀进城来,擒获王浚并砍下了他的脑袋。在这个案例中,石勒不是简单的寻找王浚的“不备”之处,而是以诡诈之计主动麻痹王浚,制造出可攻之机,堪为经典。当然,石勒以诡计取胜,又一次验证了兵之诡道。我们在不耻石勒利用王浚对他的信任反杀死王浚的同时,也不能不联系到十六国时期军阀混战、道义无存的历史背景予以评价,同时对王浚的妇人之仁和失察身灭的教训也不得不引起重视。此例属让敌懈怠无备而胜之。

    后汉初年,耿龛对阵张步,发现张步派弟弟张蓝镇守的西安城城墙坚固、兵强将猛,而张步派别将镇守的临淄虽然城池广大但实际外强中干,于是耿龛扬言五天后攻打西安。到第五天半夜,张步却指挥部队连夜行军直击临淄城下,城内守军大出意外,很快城陷,然后耿龛回取西安,一路奏捷。在这个案例中,耿龛先是发现敌之不“备”,就是张步没有认识到临淄以攻难守反把精兵强将不止于易守难攻的西安;然后通过故布疑阵,调动敌人加强对西安的守备,反而让临淄处于更加不“备”之地。一方有谋有备而来,一方无谋无备而待,如此布置自然临淄一攻即破。此例属针对敌之思维盲点而胜之。

    上述两例,让我们领略到,“攻其不备”不是简单的寻找、判断出敌人是否有“备”无患,更要主动制造敌人“无备”之形势、思维,或者扩大、加剧敌人的“不备”和弱点。

    “攻其不备”善加利用,就可以少量兵力取奇效。为取西蜀,西魏将军慰迟迥献计宇文泰,以精干士兵、精良装备轻骑简从,快马连夜赶路,突袭蜀国——结果奇兵突降于蜀国腹心地带,蜀军望风而逃,遂国灭。在这个案例中,西魏兵马突现蜀国腹地,给敌人带来的是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敌人全无防备、整束不易,加之轻骑快行攻势迅猛,西蜀军一时无从得志知西魏军虚实众寡,在一片混乱、恐惧中就稀里糊涂的败灭了。此类战例大多适用于积弊日久、后方颓糜、朝中无直臣干将当权、人才凋零的对手,自三国时魏国西路军邓艾阴平渡险灭蜀以后,屡试不爽。

    汉朝李广一次率百余骑外出遭遇数千匈奴骑兵,他知道如果回逃就会被射死,于是伪装成大部队诱敌的饵,在距离敌人不到二里处下马解鞍卧倒,双方一直僵持到半夜,匈奴兵惧怕汉军趁夜奇袭,拔营而去。在这个例子中,“攻其不备”演绎出一幕“守其不备”的精彩好戏,让匈奴兵不对自己不知所以,进而解围。隋炀帝一次被突厥围困于雁门,唐太宗李世民时在去救援的云定兴将军帐下,献计扩大部队的队形和声势,挥舞旌旗、扬起尘土、敲响钲鼓,让敌人以为援军很多,结果突厥兵果然恐惧而逃。这是以敌不“备”达到目的的又一战例。

    “攻其不备”的精髓是在我方形成知己知彼客观认识优势的同时,以形势分析、心理战等手段,主动制造对方的混乱局面、错误认识、恐惧情绪,扩大我方的优势、加剧敌方的劣势——攻与不攻之间,“备”与不“备”之间,都深刻蕴藏着战争知行的客观规律。

    QQ:3436188(如没有QQ只有MSN的朋友,请加:yzwubo@hotmail.com

    更多随笔请到个人博客:http://shunfeng.bokee.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