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顺风
洪波(KESO)的问题就出在不自量立,几年颠倒生物钟的生活,在中国互联网界造出一个滑稽的“大神”,可惜即使有刘韧的DONEWS倾其全部传播资源扶持洪波(KESO)的造神运动,即使目前也确实出现了那么一批所谓的洪FANS,洪波(KESO)还是总在不经意间露点小辫子给别人抓抓,比如今才天看见的刘义民写的那篇《十批洪波(之一)——驳洪波风投认识方面的若干谬误》(http://bbs.chinalabs.com/54852.html)。
洪波(KESO)在东拉西扯:春天的躁动中分析了国外VC对中国互联网市场感兴趣的三个原因,错是不错,但是问题是还有更加重要的原因却被“大神”给忘记了,一是刘义民所说的“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2.0蓬勃发展的局面”,二是中国政府在“十一五”确立的科技创新发展战略以及相应必然出台的一系列奖励性的政策支持,刘义民认为洪波(KESO)“不知道他是否有资格评论VC”,这个问题我倒觉得不必深究,关键问题是洪波(KESO)为什么就把如此重要的两点给忽略掉了呢?对于热忱参与创新大潮的朋友而言,以个人化为核心的互联网2.0潮流是他们不可忽视的方向,中国政府的政策导向2则是他们不可不借力的东风。刘义民的如下分析是很有道理的:“根本看不到风险投资到中国是个很重要的长远过程,那就是中国政府正在进行的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国政府正在高度重视国家自主创新体系,指出高新技术进步和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产业,这个是外国风险投资高度看好中国市场的很关键性的原因。由此引申出的是中国的创业项目应该多考虑如何从政府的政策到导向、产业政策、政策优惠、资金扶持等方面获得大的帮助。其海外风投机构也应该多研究如何将项目投资与中国产业和经济发展战略转型结合起来。这样才可以形成创业者、市场、风投、政府多方面共赢的全新格局。”
洪波(KESO)此文确实如刘义民所分析的,出现了好几个傻子级别的逻辑错误。一边讲“中国市场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令很多顶级VC担心”,一边又讲“确实有VC很着急,惟恐错过一个好项目就错过了‘下一个百度’”。刘义民还分析了“目前在中国市场,这些顶级VC大多只是有一些试水性质的小型投资,还没有谁真的敢把主阵地挪到中国”,造成这个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外的文化差异和投资方与创业者之间的信任问题,可惜洪波(KESO)也好象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两个方面的因素。
文笔不亚于甚至远超于洪波(KESO)的刘韧是个不好出风头的人,正好成就了洪波(KESO)的风头;和方兴东一样,刘韧是个很少看见他口出脏语的人,偏偏搭上个动辄骂人的洪波(KESO);刘韧是个严谨而习惯辛劳的职业者,可洪波(KESO)则是一个“自由职业状态者”;刘韧把DONEWS带进了准备上市的猫扑,而身为DONEWS总编的洪波(KESO)则整天忙于写他的“Google”系列,或者动不动口出脏语——我也不知道他以后会不会给DONEWS或者猫扑惹上官司;至于猫扑背后的微软与Google的恩怨故事,我也不知道洪波(KESO)是真不懂还是装不懂。
“出风头”的往往不一定是“做蠹儿”的,但是如果哪一天“出风头”的错以为风头是私有的,甚至以为自己成了”做蠹儿“的,那么他的风头也许也快到头了吧。无论刘义民的文章是不是可以提醒洪波(KESO)从“大神梦”中苏醒,我还是为刘义民的分析思维而叫好,最起码他没有糊弄读者,说出了真相;一方面我为刘义民叫好,一方面我也为洪波(KESO)在猫扑和DONEWS的前途担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