廋猴的逆袭
(2024-04-25 14:28:41)
半个月前,老同学*平来访。
这位老同学,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来深打拼,在特区从做包工头起步,到现在已经俨然一个成功人士。
当年做包工头时,曾经有项目分包给我,工人看他又高又廋,有点尖嘴猴腮,给他起了外号叫“廋猴”。
廋猴的成功途径,在前半段跟来自潮汕老家的千千万万白手起家工头一样,虽然文化不高,但吃苦耐劳,脑袋灵光,敢拼敢闯,在特区迅速发展的时代,在建筑市场积攒了可观的第一桶金。
这代早期的包工头,后来有的还借助房地产业的高速扩张,资产不断膨胀,身家以十亿百亿计,成为名震特区内外的超级富豪。
廋猴财富积累到何种水平我不知,但另外惊讶的是,他学历仅仅初中毕业,却不知何种缘由在后半段果敢改变自己的人生赛道,不再走包工头路线,而是转身投入“文化产业”,创办深圳某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国际气候影视大会创世人。还被聘为某大学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导师,国际低碳人才智库“首任学术委员”。
近十来年,每当在电视等媒体上,看到原来“土得掉渣”的老同学,衣冠鲜亮与其他专家学者官员一起,参与各种文化媒体国际会议,在闪光灯下频频亮相,侃侃大谈气候环保等高大尚国际话题。感到熟悉又陌生,可笑又可敬!
廋猴的华丽转身,证明英雄不问出处,人的潜力不可预测。
前一篇:健康记录
后一篇:骐骐作文-最动听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