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011682627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博客访问:
关注人气: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转载]【徽州】唐模(二)高阳桥、许氏宗祠、檀干园、同胞翰林坊、八角亭
(2017-11-17 06:15:17)
标签:
转载
分类:
家园徽州
原文地址:
【徽州】唐模(二)高阳桥、许氏宗祠、檀干园、同胞翰林坊、八角亭
作者:
诚意侯
檀干溪上计十座桥,大多平易朴实,唯有河流中部的高阳桥,规格高出一筹。下部是双栱石桥,桥上五间木构瓦屋。飞檐起翘。中间檐下悬匾:高阳桥,皆因唐模许氏来自高阳郡,为不忘祖先之意。
高阳桥两旁不远处,皆有水坝拦住来水,减缓水流冲击。高阳桥在全唐模村的地位可见一斑。
高阳桥西侧水坝,远处是三石桥。
高阳桥是徽州为数不多的廊桥,内部为通畅的过道,也是休闲的茶社。室内摆放几张方桌,东边是实体砖墙,西边是带窗的槛墙,明间隔扇,外有一步露台,可观溪上风光。
中间为民国二年匾:亲见七代。柱上楹联:南海岸来一瓶甘露,高阳桥渡千载行人。
梁架结构精致,左右单步梁,中部四界梁,但檩距不等,梁托皆用插栱;每跨用四柱。
童柱上出插栱,承托檩木。
插栱。
穿斗式柱。
廊屋并未占满整个桥面,尚留石勾栏空间。
高阳桥,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乾隆、嘉庆年间修建。图为东立面。
高阳桥,掩映在叠落层层的房屋之中。
桥岸建筑,骏惠书屋。骏惠堂是许氏三座支祠中的家祠,也许就在这里。
高阳桥南,有一座拱门,上书:颍川世泽。颍川是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的地方,即今河南禹州,黄帝生于此,夏禹建都于颍川,因此成为中国众多姓氏的发祥地。许国许氏是其中之一。
门前两个孩子在玩站岗放哨的游戏。他们的心中装满使命,因为他们保卫的是唐模村最古老的历史。
沿颍川世泽门走进去,就来到唐模最古老的地方,太子塘。这里是太子庙遗址所在。
太子塘是特为太子庙所修池塘,成于唐模创建之始。
银杏树是唐模选址建村时留下的古木,植于唐元和之初。它看尽了全村的风云变幻,已是大道无言。
它裸露出赤诚之心,皆是关于唐模。
高阳桥东,是义和桥。右边岸上是复制的天灯。
天灯位于宗汪路口,溪湾一侧,为百姓照亮前行的路,也有风水调适之意。
双墩平桥。
此处经过刻意修饰的建筑,门前照壁,广场宏阔。现在是法国家庭旅馆七天井店,是在程家大屋的基础上改建。程家大屋则迁建自歙县富堨承狮村,结构有七个天井,主屋为官厅家族房,后进中间为主人房,左右五天井为家人住房、账房、私塾。徽派大宅改为旅馆之用,也是极为有益的尝试。
照壁中间刻万马奔腾的场面,想必是今人的演绎。
广场边置石凳,可作休憩之用。
正厅,慎德堂,面阔三间。收拾得整洁雅致,古朴幽静,中堂是于右任题墨:静对图书寻乐趣,闲看花鸟寻天机。
明间月梁木雕古老的历史故事。历史对于中国人而言,就是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和人世价值导向。
木雕。
倒爬狮撑栱、雀替。
正厅二层,承重梁在中跨,前后为廊轩。
天井不再吵杂,过上闲适的法式优雅生活。
后进内室。
别院后天井被玻璃天蓬遮住,不再有四水归堂的情致,内部却完全干燥,对于旅舍来说,是必要的选择。
对于崇尚自由独立的今人来说,这样的空间是足够安慰疲惫的旅程了。
侧向有直通的线路,以防紧急之用。
陈益龙宅,迁建黄山区汤口岗村。清早期建筑,为一字纵深三天井,为茶叶加工用房。前进为住宅,中后进为楼下加工房、楼上仓库。
许氏宗祠本是全村最庄严的所在,如今已是残破的景象,在高天之下尤为苍凉。
一根木柱,一座麻石门框,矮墙掩不住逝去的时光。
门前旗杆石,仿佛依旧准备着让旌旗烈烈。
门厅背面。
中心的甬道上,有不屈的野草。许氏宗祠如今仅剩一座七间大殿。在残垣断壁之后,露出坚强的面容。
从位置看,残存的大殿应是寝殿,地势较高。它与祠堂大门之间有三处天井。由此可见,许氏宗祠应是四进三天井的结构。面阔七间,亦是宏大的规制。
前檐石柱,月梁上施元宝陀墩。柱头撑栱。
梁架用直梁,中跨为四界梁,前为三步,后为二步,用四柱穿心式。
四界梁,童柱下用方斗。
前檐廊轩,童柱上用月梁梁穿象鼻头。
撑栱。
撑栱、雀替。
灵官亭、灵官桥。走过此处,就走出了唐模村,外面是村口的檀干园。旧时应该从东面入村,空间序列的变换自当是难忘的感受。
水车。
许承尧题石碑:清听。
四川仁寿唐式遵题:引岚。
檀干园建于清初,亭台、水榭根据杭州西湖的构造而建,所以又称“小西湖”。檀干园须从门洞进入参观,但满园的美景在移步岸堤之时就喷薄而出,远眺全园,亭阁散置西湖周边,星星点点,如法天然。湖岸遍植檀花和紫荆,疏影摇曳,引人如痴如醉。
双亭形制,称姊妹亭,位于西湖北岸。
姊妹亭横匾。
檀干园入口由原上海博物馆馆长顾廷龙题写,古朴苍劲。
据载,顾廷龙先生题字时为94岁高龄,题字数月后即飘然仙逝,竟成遗墨。
水榭,楹联为:一碧为天地,太和列禽鱼。
玉带桥,三跨四柱,简洁明快。
桥面由两块石板铺就,两旁木栏。木栏横梁的断面为斜方形,颇有灵气。
走过玉带桥,是蜿蜒的石堤,通往镜亭。
镜亭是全园的中心,可惜正值维修。亭内四壁刻历代名家书法长刻石18块,有朱熹、苏轼、赵孟睢⑽恼髅鳌⒚总溃晌郊眉靡惶茫窃萍
笠亭,位于西湖东北。
西湖东南角是陆地,青松翠竹之中建一座体量较大的四合院,这是檀干园最适合久居之所,本是许氏文会馆所在。四合院在西面和南方各有一门,西门上勒“清听轩”横匾。
四合院建筑在高大的整体台基上,颇有气象。台基西侧置四大金刚石刻。
门边有许承尧书楹联曰:喜桃露春浓,荷云夏净,桂风秋馥,梅雪冬妍,地僻历俱忘,四序且凭花事告;看紫霞西耸,飞布东横,天马南驰,灵金北倚,山深人不觉,全村同在画中居。
中间通道,两旁圆门内为书房。
唐模村的子弟在这里接受启蒙,竖立经世济国的人生信念。
西门背面。两边有廊道相连。
西南角置石笋,两面墙壁上辟漏窗,与全园园林格调相映成趣。
四合院内,西殿为忠烈庙,供奉唐代两位忠烈之士张巡和许远,他们在安史之乱时死守睢阳,最终以身殉国。许远是唐模许氏十六代显祖,安史之乱时为睢阳太守。徽州人一向慎终追远,见贤思齐,以祖先中的杰出人物为骄傲,由此可见一斑。
忠烈庙仅为一座窄小的方亭,檐柱楹联写道:童可烹妾可杀城不可亡矢志保江淮半壁,生同岁死同年神亦同祀精忠比日月双辉。
庙内供奉御史中丞扬州大将军张巡将军、唐赠荆州大都督许远公之神位。
文章惟读周秦汉,儒术兼通天地人。这是北屋。
南面是白墙黑瓦中间为通道的三间门厅。
南屋正面,八字麻石门面,前檐木柱,上有楹联曰:溪流无岁月,堤树有春秋。门框上横匾题:鹤皋精舍。
南门前树丛中立一方工整的文保碑,上书: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檀干园,安徽省人民政府,一九九八年五月四日公布,徽州区人民政府立。
许氏文会馆南面全景。徽州人文荟萃,这与当地重视教育,提倡读书有关。徽州书斋的墙上对联写道: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这样的教育随处可见,培养了一方人物崇儒重教之风。吾人常在偏僻的山村里见到学堂,那里被精心维护着,视如珍珠。
许氏文会馆东立面。如此优雅,正可读书。
五福桥。
同胞翰林坊,建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四柱三门冲天式。是为褒扬许氏兄弟承宗、承宣的才学功名而立,横跨在唐模村口的驿道上。就如同棠樾村口的七座牌坊,横跨进村的必经之路一样。
下枋刻飞禽走兽。
大字板题:同胞翰林。许氏兄弟承宗、承宣于康熙朝皆中进士,一授编修,一授庶吉士,均属翰林院,故有"同胞翰林"之称。
“恩荣”匾位于明间檐下斗栱间。
次间,下枋刻鹿、猴。
次间。
次间立柱两边为石鼓,明间立柱两边为蹲狮。
石狮侧面。
基座上刻力士。
石鼓侧面刻卷草花纹。
牌坊东面。
下枋侧面刻鲤鱼跳龙门场面。
大字板题:圣朝都諌。圣指圣祖皇帝康熙;都为官级,翰林相当与现在的科学院院士,为都级官员;諌(读董音)与谏同意,只是谏用于官员对皇上,而諌用于皇上对臣子。
恩荣匾。
次间,刻喜鹊报喜图案。
次间。
同胞翰林坊前,村道越发逼仄,有曲径通幽之妙。八角亭架于村口,始建于明正德年间,清代康熙年重修,本名沙堤亭,又称水口亭。
八角亭三重檐,四面拱门,上有回廊,却无楼梯。飞檐翘角,使人过目难忘。
抬头望亭,便见“云路”二字,寄托平步“青云”,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望。这里是古代进村的第一眼所见,有大吉大利之意。
二层为中空回廊,四周围以勾栏。
八角亭东立面。
戗角上施鳌鱼脊饰。
蜈蚣桥的平面形状是拐弯的,故得名。
蜈蚣桥旁立一棵400多年的香樟树,这里曾拍摄过电视剧《天仙配》,剧中以樟代槐,充当月老。
唐模村东入口售票处。昔日淳朴的乡村,如今被加以保护利用,同时也成为金钱的奴隶。这是当初先人的愿望吗?
分享:
喜欢
0
赠金笔
阅读
┊
收藏
┊
转载原文
┊
喜欢
▼
┊
打印
┊
举报/Report
加载中,请稍候......
前一篇:
[转载]【黟县】西递(一):胡文光牌楼、七哲祠、旷古斋
后一篇:
[转载]【黟县】西递(二):追慕堂、迪吉堂、笃谊庭、大夫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