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村古建筑群,观察第。
许家泽曾任两淮盐运使,重视下一代教育,他的五个儿子全部是留洋博士。许家泽在1927年创办许村仪耘学校,1991年孙辈家属将此住宅捐赠给学校。
入口房间中为通廊,上置天井。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次间堆满生活杂物。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正厅。曾经的两淮盐运使就端坐在这里,高朋满座。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月梁,木隔断。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二层通院走马楼。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一进院后,是宽阔的广场,侧面由二层廊庑连接。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许家泽故宅内门,麻石门面,白墙至顶。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内为六部通转院,人去楼空。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倒爬狮。
许家泽故居经过时间的洗礼,生活的历练,有些沧桑,但它所蕴藏的人文气质,家族荣耀,却值得今人永久回味。![[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许村仪耘学校,建于1927年。就是许家泽亲手创办,占地三亩,免费教育,是当时著名的私立学校。校训为“学做好人”,培养了许多科学家和知名人士。
邦宪第,又称大墓祠。是由原府第改建祠堂的建筑,三进三开间,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成于明万历年间。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村古建筑群,大墓祠。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邦宪第砖雕门楼。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正厅及两庑廊道为新建。中堂横匾为:惇伦堂。前檐抱柱对联:大慕一脉源流先世泽,惇伦满堂酝酿太和春。
正厅前部五架梁,屏风板后接轩廊。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前院天井,原木柱。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后院寝楼,面阔三间,明代原构。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寝楼的梁架最为精美。中间五架梁,梁上雕有堆云状驼峰;前檐为轩廊,双步梁上有莲花盘斗,上置花瓶式瓜柱,实为徽州祠堂之难得一见者。
后壁供奉祖先排位,奉先思孝。萃子孙于一堂序昭序穆,祀祖宗乎百代报德报恩。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柱础。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月梁端虾须线,雀替浮雕龙吐水和花鸟图案。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前檐月梁上施斗栱出两跳,第一跳斗上另出两道45度斜栱,托住外檐罗汉枋。
柱头直接出丁头栱。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草龙纹吉祥砖雕。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社林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许社林宅,为明代建构民宅,以经典的木雕莲花托著称。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邦伯祠,建于明嘉靖年间。为福建汀州府知府许伯升而建,后为长子都福之支祠。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邦伯祠砖砌门楼,四柱五檐,楼檐下每组斗拱都有昂如象鼻伸出,这昂也称如意昂。
仿斗栱门楼中间,是水磨麻石门框。旁立国保碑,上书: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许村古建筑群,大邦伯祠。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门楼两旁是八字墙。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鳌鱼脊饰,飞檐翘角。![[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邦伯祠门楼背面。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大邦伯祠侧立面,为三进二天井的格局,从前向后马头墙越来越高。大邦伯祠确为许村最大的祠堂,60米,宽18米。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前院天井,正厅前檐阑额下有栱状雀替。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两庑为廊道,覆盆式柱础上立圆木柱,柱与月梁榫卯结合,交叉处下有栱状雀替。檐下斗栱出两跳,第二跳出挑较大。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正厅内金柱月梁上格架栱。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正厅前檐双步梁,丁字拱内藏花,瓜柱下置莲花斗。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月梁两侧木雕精细,皆为明代风韵。
中堂悬匾:敦本堂。壁上贴祖先容仪。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多索一分一厘是祸国殃民,少造一冤一枉乃为官正道。此是青天知府许伯升的人生感言。
屋架上悬挂的匾额,都是对许家子孙中光宗耀祖之人的崇高赞礼。这幅“霜劲松筠”为同治年匾,当是在歌颂一位贞洁烈妇。![[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节孝,雍正年匾。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松龄柏节,雍正匾。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正厅为五架梁,前接轩梁,后接单步梁,用四柱。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正厅后檐单步梁,位于屏风板后。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寝殿,面对后进天井,地坪高峻。天井中间为排水池,两旁石阶。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寝殿梁架,柱础高大。后壁用长窗隔住祖先牌坊,前沿台基边缘用石栏。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前檐撑栱。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轩廊上有脊檩,两旁象鼻穿。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虾须线处有祥瑞花鸟,栱状梁托。![[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八瓣雕花斗,上托短木,与脊檩交接处伸出两只象头。大邦伯祠据称有52只这样的木象。
朱冬林宅。门墙随道路在一侧形成转折,这种建筑退让环境的做法在徽州古村落里比比皆是,形成和谐的格局。
沿着村道朝升溪方向走去,小雨淅淅沥沥,为天空抹上浓浓乡愁。高低错落的房屋隐隐约约,尽显朦胧之美。
昉溪公园,枕漱亭,立在升溪旁的草地上,成为鸡鸭的天堂。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枕漱亭意即“枕流漱石”。楹联为:枕流欲洗其身,漱石欲砺其齿。源自《晋书》孙楚传。
任公钓台,为南朝新安太守任昉钓台遗址。任昉是南朝梁的文学家,雅善属文,尤长载笔,声闻藉甚。任昉钟情山水,喜欢垂钓。梁天监中(502-519),任昉“出守新安,尝行春,爱富资山水之胜,遂家焉。后名其居曰‘昉源’”,即今之许村。其垂钓之处,今名之曰“任公钓台”。
许村人为了纪念这位贤能的太守,把山川、地名、建筑都以任昉的名字来命名。东边的前溪被命名为昉溪;西溪则为升溪,是取其表字“彦升”之“升”。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 [转载]【歙县】许村(二)——祠堂,第宅](//simg.sinajs.cn/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升溪、昉溪汇成一处,滋养了许村勤劳善良的儿女,他们在这里世代耕读为乐,诗礼传家。香火不灭,绿水长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