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芸窗夜读 |
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韩子请诸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⑦,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⑧,而谓敝⑨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⑩(法则),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韩宣子有一只玉环,另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宣子向郑定公请求得到那只玉环,子产不同意给,说:“这不是国家府库中保存的器物,我们国君不知道。”子大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贰心。如果恰好有说坏话的人在两国之间挑拨,又有鬼神帮助,从而激起他们的凶狠发怒,后悔还来得及吗?您为什么对一个玉环这么爱惜,这会因此招至大国的憎恨呀,何不求得玉环来给他呢?”子产说:“我听说君子不是忧虑没有财物,而是担忧身居官位却没有美好名声。我又听说治理国家,不是忧虑能否侍奉大国,安抚小国,而是担忧没有礼仪来安定它的地位。那些大国的人,对小国发号施令,如果都能获得他们的要求,那小国将用什么来供给他们?如果有时供给,有时又没有供给,得罪就更大。对大国的要求,不按照礼义去指责他们,他们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如果(对他们百依百顺),那将要做他们的边境城邑,也就失去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如果韩宣子奉命出使来求取玉环,他就太贪婪邪恶了,难道这不是罪过吗?拿出一个玉环而引起两种罪过,使我们失去诸侯国地位,使韩宣子成为贪婪之人,哪能采取这样做法呢?”
韩宣子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成交了。韩宣子向子产请求说:“不久前我请求得到那玉环,执政认为不合道义,没有敢再求。现在,从商人那里买到了这块玉环,冒昧地请求你同意。”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地迁移出来的,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以此互相信赖。(盟誓)说:‘你不背叛我,我不强行买你的东西’,依靠这个有信用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到今天。现在您带着友好来到我们国家,却告诉我们强夺商人的东西,这是教我们背弃盟誓呀,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玉环却失去诸侯,是一定不这样做的。如果大国发出命令,而要求供给的东西没限度,郑国虽是边远小国,也是不会做到的。如果我将玉环献给阁下,不知道所要实现的是什么,所以冒昧的私下将苦衷告诉您。”韩宣子退回玉环,说:“我虽然不聪明,岂敢因求取玉环而招至两项罪过?冒昧地请退回它。”
玉环原本一对,一只在晋,一只在郑。在晋为权贵掌握,显其尊贵;在郑为商人手中,重在价值。韩宣子求另一只,以便玉环成双,无可厚非;只是一开始就想“空手套白狼”,这就不自觉地流露出大国味道,势必就要招致小国的反对。设想,韩某一开始便找到郑商,私下用钱买下那玉环,事情将是另一种结果;子产也不会借题发挥,说出那么多的道道来。毕竟商人还是要讲买卖公平、等价交换的,根本就不会让你扯上什么大国、小国之类的。其实一个玉环算什么,郑国再小、再穷,也还是应该给的起的,何况玉环还是在商人手中,用钱买就是咯。关键的问题是子产在这里借玉环之事,来表达敢对泱泱大国说不之意。细读起来,韩宣子并没有在乎一只玉环,子产在最后搬出桓公与郑商的盟誓,可谓强词夺理。最后,韩宣子玉环没买成,郑商生意没做成,郑国也少了一笔税收;子产为郑国争得口硬气,韩宣子体现出大国君子风范。咳,买卖不成仁义在,大、小国关系谁也扯不清,扯了数千年,今天不依旧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