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韩宣子求环

(2009-06-11 21:23:31)
分类: 芸窗夜读

 韩宣子有环,其一在郑商。宣子谒诸①郑伯,子产②弗与,曰:“非官府之守器也,寡君不知。”子大叔、子羽谓子产曰:“韩子亦无几求,晋国亦未可贰。若属③有谗人交斗④其间,鬼神而助之,以兴其凶怒,悔之何及?吾子何爱于一环,其以取憎于大国也,盍求而与之?”子产曰:“侨闻君子非无贿之难,立而无令名之患;侨闻为国非不能事大字⑤小之难,无礼以定其位之患。夫大国之人,令于小国,而皆获其求,将何以给之?一共一否,为罪滋大。大国之求,无礼以斥之,何餍之有?吾且为鄙邑,则失位矣。若韩子奉命以使,而求玉焉,贪淫甚矣,独⑥非罪乎?出一玉以起二罪,吾又失位,韩子成贪,将焉用之?”

韩子买诸贾人,既成贾矣,韩子请诸子产曰:“日起请夫环,执政弗义,弗敢复也。今买诸商人,敢以为请。”子产对曰:“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世有盟誓,以相信也。曰:‘尔无我叛,我无强贾。’恃此质誓⑦,故能相保,以至于今。今吾子以好来辱⑧,而谓敝⑨邑强夺商人,是教敝邑背盟誓也,毋乃不可乎!吾子得玉,而失诸侯,必不为也。若大国令,而共无艺⑩(法则),郑,鄙邑也,亦弗为也。侨若献玉,不知所成,敢私布之。”韩子辞玉曰:“起不敏,敢求玉以徼二罪?敢辞之。”

                                     (节选自《左传·昭公十六年》)

 注:①韩宣子:姬姓,韩氏,讳起,谥号宣,史称韩宣子。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韩氏第六任领袖,任晋国正卿。谒:请求;诸:之于

        ②郑伯:郑国国君,姬姓,名宁,郑简公子。子产:复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又字子美,郑穆公之孙,郑州新郑县人。春秋时著名政治家和思想家,任郑国卿。“执政”亦指子产。

        ③属(zhǔ):副词,恰巧之意。

        ④交斗(dòu):亦作“交鬪 ”。播弄是非,互相争斗。

        ⑤字:抚养、安抚。

        ⑥独:副词,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

        ⑦质誓:盟誓。

        ⑧辱:谦词,指使对方受辱了。

        ⑨敝: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

        ⑩艺:度,准则。

 [译文]

韩宣子有一只玉环,另一只在郑国商人手里。宣子向郑定公请求得到那只玉环,子产不同意给,说:“这不是国家府库中保存的器物,我们国君不知道。”子大叔、子羽对子产说“韩宣子也没有太多的要求,对晋国也不能怀有贰心。如果恰好有说坏话的人在两国之间挑拨,又有鬼神帮助,从而激起他们的凶狠发怒,后悔还来得及吗?您为什么对一个玉环这么爱惜,这会因此招至大国的憎恨呀,何不求得玉环来给他呢?”子产说:“我听说君子不是忧虑没有财物,而是担忧身居官位却没有美好名声。我又听说治理国家,不是忧虑能否侍奉大国,安抚小国,而是担忧没有礼仪来安定它的地位。那些大国的人,对小国发号施令,如果都能获得他们的要求,那小国将用什么来供给他们?如果有时供给,有时又没有供给,得罪就更大。对大国的要求,不按照礼义去指责他们,他们哪里会有满足的时候?如果(对他们百依百顺),那将要做他们的边境城邑,也就失去作为一个国家的地位。如果韩宣子奉命出使来求取玉环,他就太贪婪邪恶了,难道这不是罪过吗?拿出一个玉环而引起两种罪过,使我们失去诸侯国地位,使韩宣子成为贪婪之人,哪能采取这样做法呢?”

韩宣子向商人购买玉环,已经成交了。韩宣子向子产请求说:“不久前我请求得到那玉环,执政认为不合道义,没有敢再求。现在,从商人那里买到了这块玉环,冒昧地请求你同意。”子产回答说:“从前我们先君桓公和商人,都是从周地迁移出来的,世世代代都有盟誓,以此互相信赖。(盟誓)说:‘你不背叛我,我不强行买你的东西’,依靠这个有信用的盟誓,所以能互相支持到今天。现在您带着友好来到我们国家,却告诉我们强夺商人的东西,这是教我们背弃盟誓呀,恐怕不可以吧!您得到玉环却失去诸侯,是一定不这样做的。如果大国发出命令,而要求供给的东西没限度,郑国虽是边远小国,也是不会做到的。如果我将玉环献给阁下,不知道所要实现的是什么,所以冒昧的私下将苦衷告诉您。”韩宣子退回玉环,说:“我虽然不聪明,岂敢因求取玉环而招至两项罪过?冒昧地请退回它。”

 [偶感]

玉环原本一对,一只在晋,一只在郑。在晋为权贵掌握,显其尊贵;在郑为商人手中,重在价值。韩宣子求另一只,以便玉环成双,无可厚非;只是一开始就想“空手套白狼”,这就不自觉地流露出大国味道,势必就要招致小国的反对。设想,韩某一开始便找到郑商,私下用钱买下那玉环,事情将是另一种结果;子产也不会借题发挥,说出那么多的道道来。毕竟商人还是要讲买卖公平、等价交换的,根本就不会让你扯上什么大国、小国之类的。其实一个玉环算什么,郑国再小、再穷,也还是应该给的起的,何况玉环还是在商人手中,用钱买就是咯。关键的问题是子产在这里借玉环之事,来表达敢对泱泱大国说不之意。细读起来,韩宣子并没有在乎一只玉环,子产在最后搬出桓公与郑商的盟誓,可谓强词夺理。最后,韩宣子玉环没买成,郑商生意没做成,郑国也少了一笔税收;子产为郑国争得口硬气,韩宣子体现出大国君子风范。咳,买卖不成仁义在,大、小国关系谁也扯不清,扯了数千年,今天不依旧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