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话养生
(2024-01-15 15:25:12)
标签:
承康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培训育儿杂谈 |
寒冬腊月,又称十冬腊月。指农历的十月(寒月)、十一月(冬月)、十二月(腊月),年前最冷的三个月。
十二月之所以叫“腊月”,是因为“腊(liè)"是古代祭记相先和百神的“祭”名,有“冬至后三戌祭百神“之说,即每逢冬至后的第三个纪日干支中含有地支"戌”的日子,南北朝时期固定在十二月初八日,传统民间都要猎杀禽兽举行大祭活动,拜神敬祖,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这种祭奠仪式称为"猎祭”。因“腊”与“猎”通假,“猎祭”遂写成了“腊祭”,因而年终的十二月被叫做腊月。此风俗起源于秦汉时期,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下令制定历法,将冬末初春新旧交替的十二月称为“腊月"。
进入腊月后,我国各地都物进入最寒冷的季节。此时正值我国的小寒、大寒节气。俗活说“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又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之说。小寒表示寒冷的程度,从字面上理解,大寒冷于小寒,但在气象的紀录中,则往往是小寒却比大寒寒冷,可以说是全年24节气中最寒冷的节气。常有“冷在三九”的说法,而"三九"又恰在小寒节气内。也正因这样,在寒冬腊月的季节里,我们更要注意养生保健,以下养生五点可以为您驱寒保健,平安度过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高高兴兴地迎接新年的到来。
寒冷的腊月,一般人常穿的过厚,特别是孩子,天气稍冷,大人就将其严捂厚裹,生怕冻着他们。却不知,穿的过厚,也有害处。不很冷的天气,衣服穿的过厚容易使衣内空气层形成高温高湿的微小气候,身体散热、散湿阻力增大,影响热平衡的调节。衣内空气层的厚度超过15毫米时,空气对流增大,热量散失增多,保暖性反而下降。但是有的爱美之人则“只要风度,不要温度”,这也是不可取的
由于寒冬腊月人体的消化机能活跃,胃液分泌增多、酸度增强、食量增大,因此人们在饮食方面可适当增加热量,蛋白质与平时摄入量持平,同时确保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C的供给。记得曾有一篇题为《揭秘五种寒冬腊月必吃食物》的文章,说的是有一定道理的。这五种食物分别是鲈鱼、黑木耳、大豆、香菇、黄豆芽,具有健脾、补肾和益智、生血等功效,有利于人们的御寒。另外,冬季气候比较干燥,我们还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些水才有利健康。
在起居方面
人们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生活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护人体的阳气,而晚起则是为了养护人体的阴气。因此,早睡晚起无论对于男人还是女人都是在“腊月”时节需要注意的事情,养成了良好的生活规律,一方面利于保持体质健康,另一方面利于适应来年生活。
腊月“需注重驱寒、散寒,而运动驱寒、散寒十分见效。为防气血阻滞不通,筋脉痉挛抽搐,关节屈伸不利,大寒时节的运动可以在室内或室外进行,适度的慢跑,或打大极拳、八段锦,或打篮球、羽毛球等。其中运动不宜过度和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太早,最好是等太阳升起后,并且隔一天运动一次,这样能帮助人们通畅气血,一身俱暖 。
寒冬腊月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还要养成睡前洗热水脚的良好习惯。“饭后百步走,睡前一盆汤”。入睡前用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泡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