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没人去莆田系医院砍医生?

(2019-12-28 21:48:35)

一位95岁老年女性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鼻饲营养,杨文医生首诊时,家属签字拒绝一切检查,仅要求输点液,但是输液后病情无改善好转,几个家属就认定时杨文医生输液给输坏了。

无论医生跟家属如何沟通,他们一家子就是无法接受,每天都会因为病情的一点点变化就怀疑医生的用药,不停地吵闹、辱骂、威胁,医生建议他们转院他们也不肯,其中小儿子情绪尤其恶劣,总是扬言说老太太死了谁也别想活。

终于,在杨文医生凌晨五点伏案工作时,该家属悄然于背后揪住她头发,扼住她颈部,连割数刀,导致杨文医生死亡。

行凶者已被逮捕,罪名是涉嫌故意杀人罪。这件事不是简单的“医闹”,是残忍的杀人。

惨案引起很多追问和讨论,例如,为何医疗机构的血案层出不穷?为何患者一家的极端与偏激已经非常明显,甚至家属已经对医生发出死亡威胁的情况下,仍然没有采取有效措施,而是听之任之,直到医生倒在屠刀之下?

还有,据说目前卫生系统正在动员医生全力救治患者,以安抚那些没动刀子的家属,维护“救死扶伤”的名誉;那么,医护人员的情绪有人安抚吗?

为什么没人去莆田系医院砍医生?

不过,除此之外,我倒是想到了一个问题:

为什么近年来的恶性伤医、杀医案件,普遍发生在公立医院,甚至是集中于三级医院、三甲医院,却始终没人去莆田系医院砍医生?

***

按理说,莆田系医院名声不佳,医疗事故和纠纷不少,而且往往背后有个日进斗金的大老板。

砍上门去,无论是泄愤也好,还是借此“以闹分配”要钱也罢,好像都挺顺理成章的。

但偏偏就看不到这样的事。莆田系医院,总是那么窗明几净,洁净芬芳,地上闻不到医生的血味。

有人说,莆田系医院服务态度好啊,懂得安抚患者和家人情绪啊,伸手不打笑脸人嘛。

这种说法有一定道理。莆田系的盈利模式和稀疏的多的诊疗压力,足以让他们更好的琢磨如何“精细化”掌控和引导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正规公立医院的医生,特别是大医院,一天门诊几百个病人,哪有精力琢磨这个。

更何况,莆田系医院一张张笑脸背后,是一整套洗脑技术、话术体系、公关团队、支撑体系,这是人家的安身立命之本。

为什么没人去莆田系医院砍医生?

不过,在我看来,原因还不止这个,至少还有两条。

第一,别看莆田系医院爱钱,人家可是有门槛的,他们非常聪明的把自己的客户方向,集中在皮肤性病、不孕不育、整形美容这些领域,一般治不死人,到不了惹得人动刀子的地步。就算病人想闹一闹,往往还会不好意思,难以启齿。

也有剑走偏锋的,在肿瘤、疑难危重疾病上做文章。这背后有逻辑——利用患者的低预期,患者死马当成活马医,那咱们就能赚一笔是一笔。不过,这样谋财害命的路数,偶尔也会玩大。当年的魏则西,就是玩大了。

不过,不管哪种路数,像民航总医院的那个95岁患者,脑梗后遗症,神志不清,状态极差,家属拒绝一切检查,要求医院一定要医好,动不动还威胁医院——这样的病人,我想就算抬到莆田系医院门口,医院也一定不会让她进门,或者想方设法甩锅出去。

第二,某种意义上说,莆田系是“医闹”的前辈,早年的野蛮生长跑马圈地年代,几家竞争对手互相雇佣医闹堵门是常事。现在一般不这么玩,但这方面的资源和能力,仍然被莆田系牢牢掌控在手中。黑白两道搞不定,生意做不大的。

这样一来,不管是患者家属自己上,还是纠集一帮人上,在莆田系医院面前,都只能算是关公门前耍大刀。

看看这条新闻,你感受一下气场。

为什么没人去莆田系医院砍医生?

两万多人,这多大势力啊。敢去这样的医院砍医生,需要铜锣湾浩南哥单枪匹马闯东星总堂的勇气吧。

当然了,大多数打人砍人家属、专业医闹都不是浩南哥。他们不敢去莆田系砍人的,更不用说上门“碰瓷”了。

想一想,要说医闹和砍医生是“一时激愤”,但这种一时激愤为啥又是有选择性的呢?无非是捏软柿子罢了。

再想想欠银行钱和欠黑社会高利贷钱的区别,就更明白了。

***

莆田系医院的“客户筛选”和“强力后盾”,再加上比公立医院先进百倍千倍的媒体运营,是他们顶着滚滚骂名仍然盘满钵满的安身立命之本。

吊诡的是,这几条是为了更好挣钱,从客观上倒是真的变成了医生的有效保护。

这恰恰是刀下脊背发凉的正规医院医生,特别是公立大医院医生,辗转反侧,求之不得的。

莆田系可以挑客户,公立大医院想弄个黑名单系统都困难重重。

莆田系有武力保护,公立大医院貌似也有保安,还可以报警,但仍然没能制止,急诊医生在伏案工作的时候,被背后的屠刀砍断脖子。

如果管事者的注意力只在于安抚患者家属情绪、维护“救死扶伤的好名声”这些上头,对保护医院、保护医生拿不出有效措施。

那最合乎逻辑的结果,就是公立医院的莆田化,或者隐性莆田化。

既然没法得到保护,那只有自己保护自己,向自我保护做得最好的莆田系医院学习吧。

***

当然,医患关系是个复杂的问题,公立医院也还有很多需要改变提高的地方,服务确实需要改进,医德有问题的人也有。

但这要靠投入公共资源,要靠理顺机制,要靠管理优化,却不可以靠将医生暴露在狂徒的屠刀上来“倒逼”。

这样的“倒逼”,只能逼出莆田化。同时逼出医护队伍的逆向淘汰。

有本领的另谋出路,或是流向莆田系医院。

这样的情况其实已经开始了,儿科压力大,风险高,又是医闹和伤医事件的高发领域,导致儿科医生纷纷转行,新生力量望而却步。结果,北京很多医院,儿科急诊直接取消。

结果,2015年起,医师资格考试的儿科专业,被迫降分录取。

同年开始降分的还有急救专业。此事若又弄个不明不白,这个专业的分数恐怕还得再降。

***

如果有一天,你去医院,发现医院明面上不能挑三拣四,便使出各种暗招损招来筛选病人,将那些没油水的,有风险的,家属比较凶的,统统拒之门外,不管哪个医院都是如此。

你发现进医院还要安检,全程保安陪伴,棍棒在手,虎视眈眈,而你的主治医生无论如何都不敢把后背暴露给你,甚至穿着防刺服给你看病。

你发现越来越多的科室开不了门,或者全日改半日,光排号不成,还得摇号。

你就能感受到,这一刀究竟有多沉痛。

(主要内容转载自: 汪十句  真评十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