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曾忧虑中国人满为患,认为巴西可以殖民,因为巴西经纬度和中国相近,地域达数千里,亚马孙河又横贯其中,土地肥沃,人口仅800万,“若迁民往,可以为新中国”。
从1889年起,康有为便产生了移民巴西、再造新中国的乌托邦计划。甲午战争之后适值巴西招募华工之事,欲图付诸实施而终未成功。
在《我史》(《康有为自编年谱》)光绪十五年(1889)条下,他曾经说:“既审中国之亡,救之不得,坐视不忍,在发浮海忧居夷之叹,欲行教于美,又欲经营殖民地于巴西,以为新中国,即皆限于力,又有老母未能远游,遂还粤,将以教授著书以终焉。”
1895年冬,康有为回乡为母祝寿,得知了巴西使节曾经来华招募华工、并滞留香港数月,直至甲午战争爆发之后,方才离开。在此期间,澳门街头非法招工、以及三艘轮船搭载华工出洋的事件相继发生,两广总督李翰章、北洋大臣李鸿章以及总税务司英人赫德均怀疑,此乃寓居香港的巴西使节辣达略在未经清廷允许之下私自招募华工,这导致总理衙门在1894年1月照会各国公使查禁了此类活动。
巴西1822年宣告独立后,除了数百万土著居民外,还有五六百万其他移民,因缺乏劳动力,巴西大片沃土沒人开发。为此,巴西政府开始全球寻求劳动力。除了渴望欧洲移民外,巴西政府将眼光投向东亚,尤其是人口众多的中国。
19世纪末,巴西政府派人来到中国,与清政府商谈,希望人口众多的中国向巴西移民。当时巴西政府提出了三项条件:第一,凡愿移往巴西的中国人,必须加入巴西国籍;第二,愿移往巴西的中国人,必须带家眷同往,单身汉不得移民;第三,愿移往巴西的中国人,必须是农工为业之人,无业游民不收。
当时的清廷虽然已经开放了国门,但是仍然有着天朝上国的心态,一个遥远的不知道何方神圣的巴西竟然要让中国移民?而且还提出什么三项条件?清朝政府认为有损尊严,便没有答应。
被清朝政府拒绝后,巴西政府只好去找另外一个人口大国日本。1908年6月28日,第一批日本移民781人乘坐“笠户丸”号海轮从神户启航,前往巴西。日本移民成为在巴西居于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之后的第四大移民集团。
顺便说一下,“笠户丸”号是日本历史上第一条巴西移民船。这艘由英国造船公司制造的客货两用船,是日本在1905年日俄战争中收获的战利品,当时在中国的旅顺港一度被炮弹击沉,后被日本海军打捞上岸,经日本东京海外兴业株式会社重修改装,成为一艘远洋型客货两用大型船只,命名为“笠户丸”。
(本文内容根据网上多篇资料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