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牌不是竞技运动发展的紧箍咒

(2022-05-29 09:49:03)
标签:

竞技运动

双奥城

金牌至上

紧箍咒

分类: 杂谈

金牌不是竞技运动发展的紧箍咒

——体育情事(4)

体育,也称“体育运动”,是人类对于身体的教育,是社会文化教育的组成部分。体育运动是人类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遵循人体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体活动的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结合日光、空气、水等自然因素和卫生措施,达到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丰富社会文化娱乐生活为目的的一种社会活动,受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制约。体育作为一种“人造的”游戏,作为人类生活中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有史以来就得到人们的厚爱。人们从体育这种“人造的”游戏中找到了自己的感觉,从各种体育活动中体会到自己的那份力量。竞技运动是体育运动发展进步的高级阶段,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和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潜力,取得优异运动成绩而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竞技运动的开展和各种各样的竞技运动赛事的举办,在我国也同样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关注和热爱。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当一段时期内,中国运动员在赛场上的争金夺银,取得优异成绩都被视作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指标之一,也是中国与美西方大国争长论短的重要阵地。多年前中国的一位体育官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奥运会是文化的一部分。在中国与美国的文化战中,单就文化而言中国是非常脆弱的。中国唯一能与美国较量的就是体育领域。当下美国及其帮凶们不但在政治、经济、科技、军事上对我国实施围堵,妄图切断我国高速发展的路径,迟滞“中国梦”的实现。在竞技运动方面也同样想方设法削弱中国体育军团争金夺银的优势,绝不让中国奥运军团形成对美国队的冲击。最新传闻,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可能会让中国的强项——举重项目完全退出奥运会舞台,如果真的如美帝所愿(他们是东道主有权对部分项目进行调整提出建议),中国军团将最少损失6枚金牌。正因为我们的体育工作,特别是竞技运动在世界上有了较大的话语权,在夺金牌、唱国歌、升国旗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国人对于竞技运动的关注,非常看重体育能为国争光的功能。

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我国运动员在竞技运动赛场上的争金夺银,升国旗、奏国歌的自豪与骄傲,有的时候甚至发展到难以理喻的程度。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金牌至上”已经成为衡量体育工作的唯一标准。运动员赢得金牌时,人们就会将其“神坛”,媒体炒作广告宣传资助奖励、商家代言等一哄而上,荣耀一旦比赛失利,人们又恨不得将其打入冷宫置入地狱,举国上下骂声不绝于耳,“声讨谴责”此起彼伏

19813月20日,中国男子排球队以3:2战胜韩国队,取得参加世界杯排球赛的参赛资格。那是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竞技体育在国际赛场获得的第一场重大胜利。深夜,北京大学学生游行庆祝,并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当年的中国女排曾经创造“五连冠”的奇迹,极大地鼓舞了国人的“士气”。后来的一次比赛失利,没有获得金牌,有人竟然将一根绳子寄给女排队员,恨不得女排姑娘个个以死谢罪。前国家体操运动员“体操王子”李宁曾经十分感慨地“我们的体育事业只要金牌不要运动员。在有些人心目中的体育事业只有竞技体育,只有争夺金牌。中国的体育事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异化为争夺金牌的游戏,无论大小赛事,国家输不起,运动员输不起,普通“体育迷”和老百姓也输不起。

在国家财力匮乏的时代,我们“举国体制”,搞金牌战略,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培养金字塔顶端的少数精英运动员,让他们在国际大赛中为了国家利益与荣誉金夺银,要求运动员作出重大牺牲,对胜利者给与重赏激励,这个战略确实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改革开放以,竞技运动的争金夺银依然是重要的,但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来看已经不是重要。一度被宠爱为“政治口红”的竞技运动成绩也只能体现竞技体育本身的发展和进步。现有竞技运动体制已经在社会舆论中动摇起来,前几年把全国运动会说成“权运会”“钱运会”,虽然失之偏颇,但也反映竞技体育搞“举国体制”的弊端。随着“政治口红”的褪色,竞技体育原本可能获得的政治和舆论支持日益减少。中国奥运观的转变,也是社会大环境变化的一面镜子。对“GDP至上”反感厌倦心态使传统指标影响正在消解社会舆论也在急速修正对运动员价值的衡量标准,金牌就是“GDP”,这一理念正在遭到挑战。

毛泽东主席解放初期为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时,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就是从体育的本质特点考虑确立的“全民体育”思想,揭示了体育运动的真谛,是我国发展体育事业的精髓所在。体育事业关系到全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强身健体,自然应是每个人生活的必需。而体育赛事的举办,则是在昭示体育精神,引领人人参与体育,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实现提高人民体质的根本目标。因此,我们必须走出“金牌”的狭隘思想,让体育运动回归体育精神,回归体育本原。

体育事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一项全民参与性事业,是长远而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保持我国竞技运动的“世界一流”,获得更多的世界大赛金牌,需要全民体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与理解,需要我们破除体育比赛的功利思想,真正回归“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

“北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使我们的首都成为世界唯一的“双奥城”。这是中国体育的辉煌,也是世界体育的奇迹。“双奥”过后,国人能记得住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金牌数和奖牌数的人不会很多,“双奥”的举办过程才是世人经久不息的赞誉,才是国人傲视群雄的资本。其实金牌第一、第二,并不代表国民体质第一、第二“奥运强国”也不是体育强国的全部。应抛弃“金牌之上”的思维,激发亿万群众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从容欣赏体育比赛,运动员也可以享受比赛,不再患得患失。无论是观看奥运会或者其他大型体育赛事要保持平常心,淡化对金牌追求的急功近利只为金牌喝彩,不迷失在金牌的阴影里,让金牌成为体育事业发展进步唯一目标,更不能让“金牌至上”成为我国体育事业发进步展的紧箍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新兵的告白
后一篇:花坚不能退伍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