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篇印之《鸟鸣涧》

鸟 鸣 涧
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的第一首。作为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全诗紧扣一“静”字着笔,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幅“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后世诗评家对此有许多中肯评价。朱之荆《增订唐诗摘抄》:“鸟惊月出,甚言山中之空。”徐增《而庵说唐诗》:“‘夜静春山空’,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有此五个字,可不必更读十二部经矣。‘时鸣春涧中’,夫鸟与涧同在春山之中,月既惊鸟,鸟亦惊涧,鸟鸣在树,声却在涧,纯是化工,非人为可及也。”李锳《诗法易简录》:“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胡应麟《诗薮》:“太白五言自是天仙口语,右丞却入禅宗,如‘人闲桂花落……’读之身世两忘,万念皆寂。”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昔人谓‘鸟鸣山更幽’句,静中之动,弥见其静,此诗亦然。”
辛丑仲春如月既望瑞年谨识并治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