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古诗文名句印之“万紫千红总是春”两方

(2021-03-27 11:12:01)
古诗文名句印之“万紫千红总是春”两方

古诗文名句印之“万紫千红总是春”两方

“万紫千红总是春”,出自宋代大儒朱熹的诗作《春日》。全文是: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的儒家学者,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春日》表面上看似一首写景诗,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际上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全诗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运笔堪称奇妙。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天,点明天时;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 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主题。一句中分三层叙说,特别是以泗水滨结穴,是作者的有意安排。字不仅写出作者逸兴,也给诗歌添了不少情趣。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描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无边光景逆承首句胜日寻芳,说寻芳的结果。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这里不做细碎描写,不在一草一木一石上做剪贴,而是从极广大的空间落笔。

  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绘了光景之新,叙写了寻芳所得。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字承首句中的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意谓胜日寻芳,本不期望有无边光景的所得,今既有如此新鲜感受,不禁欢欣雀跃。东风面,把春气、春景形象化了,拟人化了,把字落到实处。

  末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近承东风面,远承无边光景,对偶修辞,意象色彩强烈。诗以总是春收官,都落到春日上。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无边光景所示空间极其广大,就透露了诗人膜求圣道的本意。东风暗喻教化,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而不露说理痕迹的哲理诗。

 

  庚子仲春治第一方

辛丑仲春治第二方

 辛丑仲春配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