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则笑话
(2023-07-29 14:59:47)几则笑话
----《笑林广记》
--《笑林广记》再版?
生活中少不了笑话。牛人牛就在创造神话与笑话。中国古人也不是一本正经,笑话书就有很多本,清代的《笑林广记》就是最普及的一本,毛主席也爱看,只不过里边的黄色笑话不少。
故事一。
五代十国时期,李唐后裔李载仁先生在南平国当观察推官,不仅不爱吃猪肉,还认为吃猪肉的人脑子都有病。有次李载仁刚上马,两个部下忽然打起来了。李载仁登时大怒,命厨子做了几个饼子,把猪肉夹进去,勒令两人必须把猪肉饼吃了,并警告说:“下次再敢胡闹,就没有这么简单了,得喝牛奶”!
故事二。
历史上最能扯的人大概要数隋朝秀才候白候君素先生,据说在世界上,至少在当时没有人说得过候白。因为喜欢说笑话,只要候白先生在哪里,哪里就像集市一样热闹。大名鼎鼎的越国公,宰相杨素因此非常喜欢候白,连高祖杨坚听说他的名字,也喜欢的不得了,按五品官的俸禄给候白。有次杨素想故意刁难候白,问说:我挖了一个百尺深坑,你跳进去能出来吗?侯白说能啊。用啥办法呢?杨素问。候白说,我用针!杨素说,净瞎扯!侯白回答道,真的,我用针给脑袋扎个洞,放出水来,我就浮上来了。杨素说:你脑子进水了?侯白回答说,是啊,脑子不进水,如何敢跳这么深的坑?
宋代的米芾(音福),字元章,一代书法大家。《水浒》里吴用在梁山请能模仿四大家“苏、黄、米、蔡”书法的圣手书生萧让给神行太保戴宗窜改蔡京家信,“米”就是米芾。米芾不仅是书法大家,也是大画家,特别喜欢临摹古人,达到能乱真的地步。经常临摹完别人收藏的真迹,耍赖说,我忘记那个是你的,那个是我的了,你觉得哪个好就拿那个吧。由于临摹过于逼真,难辨真假,米芾就这样巧取了不少的珍品。
有回在船上相中了王羲之的帖,临摹巧取不成,就想拿别的藏品换,人家还是不肯,大约王羲之的帖太珍贵。米芾就地大哭,说:这么好的东西你都不给我,我也不活了,说吧就要跳水,还真跳。众人一看不对,都劝对方:“东西虽好,出人命就不值了”,来人无奈,只好说, 我换,我换还不行么!米芾才作罢。
文革中欧洲小国阿尔巴尼亚被称为“欧洲社会主义的一盏明灯”。总书记恩维尔. 霍查先生经常来北京要东西。有次对周总理说:我们没有了,只能向你们要,我们不向你们要,向谁要呀? 比米芾还无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