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4883):最早带有“龙”字的“子龙”青铜鼎

标签:
“子龙”青铜鼎商后期中国古代基本陈列国家博物馆商代圆鼎体积最大者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子龙”青铜鼎相传20世纪20年代出土于河南辉县,后流入日本,又辗转至香港。2006年4月,在中央财政设立的“国家重点珍贵文物征集专项经费”的支持下,国家文物局将子龙鼎征集回国。
2013年8月19号国家文物局发布《第三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有94件(组)一级文物列入,“子龙”青铜鼎是其中之一。
在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基本陈列展区,看商后期“子龙”青铜鼎。
“子龙”青铜鼎商代末期的文物。形体巨大,造型雄伟,纹饰精细优美,在商末周初时期重器中,“子龙”青铜鼎是已知的最大圆鼎,它与“后母戊”青铜方鼎一方一圆,合称商代重器双璧。是所知的带有“龙”字最早的青铜器。
子龙鼎因其腹壁近口缘处铸有铭文“子龙”二字得名。子龙鼎的圆腹微垂,上承微外撇的立耳,下接三蹄形足。鼎的颈部和足部均装饰饕(tao)餮(tie)纹。整器的造型雄伟稳重,是商代圆鼎中体积最大者。
关于子龙鼎的铭文释读,目前学术界的解读视角较多。宏观来看,此类短简精炼的铭文不带有动词,属于“早期铭文”的范畴,多用以铸记作器者、族属或受祭者一类信息。“子某”的称谓在甲骨文和商周青铜器中较为常见,也见于传世文献。甲骨文中的“子某”,有的是具有宗法贵族身份的商王之子,也有的是指商王朝内担任重臣的宗法贵族之长。后者虽不一定与商王室具有学园关系,但较为多见。
“子龙”青铜鼎
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国家博物馆藏
“子龙”青铜鼎(从四个方面看)
商后期(约公元前14世纪-前11世纪)
国家博物馆藏
“子龙”青铜鼎细节
“子龙”青铜鼎铭文拓片
中国古代基本陈列
国家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