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4195):中国历史(27)·金(高考分数公布日)

标签:
中国历史金女真族金太祖赵城金藏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北宋建立后,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封建经济得到继续发展。北宋中期,出现了财政困难等危机,为了克服统治危机,王安石实行了变法。北宋末,政治腐朽,防备空虚,金兵南下,结束了北宋的统治。
1127年,南宋的统治开始。南宋与金对峙,南北经济都有新的发展。
北宋时,同其并立的主要少数民族政权,有契丹族建立的辽,有取代辽的女真族建立的金,还有党项族建立的夏。各民族政权间不断进行战争,同时也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
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早期是指大约200万年前—20多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指大约20万年前—1万年前。
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历史进入到新石器时代。
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
——西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前256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
秦……………………………………………公元前221——前207
汉…………………………………………公元前202——公元220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
——东汉…………………………………… 公元25——220
三国………………………………………………公元220——280
——魏………………………………………公元220——265
——蜀………………………………………公元221——263
——吴………………………………………公元222——280
晋…………………………………………………公元265——420
——西晋……………………………………公元265——316
——东晋……………………………………公元317——420
十六国……………………………………………公元304——439
十六国为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
南北朝……………………………………………公元386——589
——北朝……………………………………公元386——581
——南朝……………………………………公元420——589
隋…………………………………………………公元581——618
唐…………………………………………………公元618——907
五代十国…………………………………………公元907——979
五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为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汉
宋……………………………………………… 公元960——1276
——北宋………………………………… 公元960——1127
——南宋…………………………………公元1127——1276
辽……………………………………………… 公元916——1125
西夏……………………………………………公元1038——1227
金………………………………………………公元1115——1234
雕单龙牡丹栏板
金(公元1115年-1234年)
北京市房山区大房山金太祖陵完颜阿骨打陵墓神道出土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展出
长137、高52、厚17厘米。平面呈平行四边形,外罩四框,上左右三面雕两种卷草纹,下框回纹底上雕以草龙纹,框心内雕双龙戏牡丹,二龙做同一方向的奔跑状,张牙舞爪,前龙回首,后龙前趋,动感极强,画面充实,满雕满饰。
“官”款石虎
金(公元1115年-1234年)
上世纪海淀区田村出土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展出
高110、宽42、厚50厘米。石虎一对,汉白玉雕刻。虎身接近直立,双虎倾斜度略有不同,双目平视,上下唇合拢,双耳后附,胸部较大,前腿直立,虎爪有力,后腿曲屈,尾巴盘绕,周身无装饰,底座素面斧剁,双虎内侧,肋胁处各雕以楷书“官”字。客观上证明了它的身份。
列鞢
金(公元1115年-1234年)
1973年黑龙江绥滨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这是女真贵族腰间佩带的豪华饰品,出土时由数层丝绸包裹。整器由金、银、玉石、玛瑙制成,上部一鎏金银盒下缀长方形金饰,内镶两块红玛瑙。金饰两侧各系一串玛瑙珠。金饰下方用黄丝线缀一水晶球,球上下两端置鎏金银花托,下方为一水滴状玉饰。两串玛瑙珠下方各与两片上下叠置的长方形玉条两端相连。玉条下一梭形玉饰,下缀15颗红玛瑙珠。整个物件做工精细,用料珍贵。
据《金史》记载,昭祖石鲁(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之曾祖父)劫掠他部财产后,为报叔父谢里忽此前的救命之恩,私自留下一件金列鞢前去赠送。可见列鞢在当时为女真贵族的珍贵之物。
金陵行龙栏板
金(公元1115年-1234年)
北京市房山区大房山金太祖陵完颜阿骨打陵墓神道出土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展出
孝子故事砖雕
金(公元1115年-1234年)
国家博物馆展出
在我国黄河流域宋、金、元墓葬中,“二十四孝”故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题材用来装饰墓室,是当时社会重孝观念的真实体现。佛教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相结合,对“二十四孝”故事的定型和宣传起到了很大作用。
赵城金藏六千九百八十卷
金皇统九年至大定十三年(1149-1173年)解州天宁寺刻本
国家图书馆藏,名录00840
国家典籍博物馆展出
卷轴装。每纸二十三行,行十四字。上下单边。部分卷尾有牌记,部分经卷保留了《开宝藏》题记。存四千八百一十三卷。
《赵城金藏》是宋代我国第一部木刻版大藏经《开宝藏》的版式,这部藏经是唐代三藏大法师玄奘自天竺取回的梵文经卷中译善本,金皇统八年(公元1148年)佛教界聘请高师用三十年时间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刻印,大定十三年(公元1173年)前后工毕。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霍山南麓,是一座有着1800多年历史的古刹,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公元147年),原名为俱卢舍寺。《赵城金藏》每卷卷首又加刻广胜寺刊刻的《释迦说法图》,被叫做《赵城金藏》,也简称为“赵城藏”。这部规模浩瀚的佛教典籍以7000余卷的篇幅汇集了佛经、史料,字体刚劲,雕刻工整,纸质优良,印刷清晰,在当今世界上已成孤本,极为珍贵。
1933 年,一个名叫范成的高僧到山西洪洞县广胜寺考察,在广胜上寺弥陀殿的十二个藏经柜中发现了这部藏经。他对寺院收藏的5400 多卷的经卷进行考察研究,其中发现了一部珍贵的藏经,当时没有人知道这部藏经是谁主持刻印的。1934年,南京又派遣一个名叫蒋唯心的人到广胜寺考察 ,前后40多天,他将大藏经全部展阅一遍,经过多方面研究考证,最终认定这部藏经为金代刻印,又因在赵城广胜寺发现,故定名为《赵城金藏》。
《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和《赵城金藏》被誉为国家图书馆的四大镇馆之宝。
元………………………………………………公元1271——1368
明………………………………………………公元1368——1644
清………………………………………………公元1644——1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