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2020-07-21 18:40:51)
标签:

中国历史

全国统一

科举制

大运河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西晋灭亡后,皇族司马睿在江南建立政权,史称东晋。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史称十六国。383年,统一黄河流域的前秦和东晋间的淝水之战,东晋取得了胜利,不久,前秦瓦解,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在南方,东晋之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史称南朝;在北方,经历了北魏、东魏和西魏、北齐和北周五个朝代,史称北朝。南北朝时期,江南得到了开发,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融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在民族大融合和南北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隋朝实现了统一。全国统一后,社会秩序安定下来,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得到发展,封建经济开始呈现了繁荣局面。官制的改革和科举制的创立,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大运河的开凿,对南北经济交流起了很大作用。

当隋末农民起义蓬勃发展时,李渊起兵攻占长安,并在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唐初统治者,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前期政治比较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封建经济得到新的发展。唐朝是一个强盛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各民族间的联系加强,同亚洲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也空前频繁。安史之乱是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唐朝后期,土地兼并十分严重,导致了农民战争爆发,唐朝迅速瓦解。

 

远古时期(约200万年前-约公元前21世纪)

远古时期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两个阶段。

旧石器时代早期是指大约200万年前—20多万年前。

旧石器时代中、晚期是指大约20万年前—1万年前。

距今约1万年前,人类历史进入到新石器时代。

夏…………………………………约公元前2070——约公元前1600

商…………………………………约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221

——西周………………………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东周………………………………公元前770——前256

春秋………………………………公元前770——前476

战国………………………………公元前475——前221

秦……………………………………………公元前221——前207

汉…………………………………………公元前202——公元220

——西汉…………………………………公元前202—公元8

——东汉…………………………………… 公元25——220

三国………………………………………………公元220——280

——魏………………………………………公元220——265

——蜀………………………………………公元221——263

——吴………………………………………公元222——280

晋…………………………………………………公元265——420

——西晋……………………………………公元265——316

——东晋……………………………………公元317——420

十六国……………………………………………公元304——439

十六国为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秦后秦西秦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南燕北燕胡夏

南北朝……………………………………………公元386——589

——北朝……………………………………公元386——581

    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五朝

——南朝……………………………………公元420——589

    包括宋、齐、梁、陈等四朝

隋…………………………………………………公元581——618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安济桥石栏板

隋(公元581-618年)

1953年河北赵县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该栏板是修复安济桥时从桥下淤泥中所得。安济桥又名赵州桥,位于河北赵县。此物为安济桥栏板构建,长方形,两面雕龙。正面双龙周身鳞甲,身体相向似钻穿栏板,头相背,前爪互推。背面两龙相对而驰,身体绞缠,后肢撑地。修复安济桥时从河床挖出大小桥石1200余块,但拼接较为完整、有雕刻和铭记的石头不多。其中,各式雕龙栏板7块,本栏板是其中之一。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白瓷束腰盖罐

隋大业六年(公元610年)

1954年陕西西安姬威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he)釉刻花长颈瓶

湖南湘阴城关镇隋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白瓷鸡首壶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

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鸡首壶是指带有鸡首状流的盘口壶,始烧于三国末年,由两晋一直沿用到唐初,流传范围很广。鸡首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南朝至隋鸡首由小到大,壶身由矮小到瘦长,壶口更高,颈变细,肩部贴附的系由条状到桥形。此鸡首趋向写实,柄仍保留着南朝时期的双龙形柄。

李静训(公元600年-608年),字小孩,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人,北周大将军李贤曾孙女,光禄大夫李敏之女。自幼深受外祖母北周太后杨丽华的溺爱,一直在宫中抚养。隋炀帝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殁于宫中,时年九岁。杨丽华十分悲痛,以厚礼葬之。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白瓷龙柄传瓶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

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两瓶双腹相联,两侧各堆塑长的龙形柄。双腹的传瓶目前存世三件,另一件藏于天津博物馆,其瓶底有刻铭“此传瓶有並”,故以“传瓶”称之。再一件现藏于江苏省连云港市博物馆。此瓶对北方白瓷的断代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镶金边白玉杯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

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此杯由上等的和田玉雕琢而成,敞口,口沿镶金带一周,深腹,假留足,平底,通体光洁无纹饰。其柔和的玉质、凝练的造型使得这件玉器虽小却显得高贵典雅,也包含了“金玉满堂”之意,成为隋代玉器的一件代表作品。从现有考古发现角度看,魏晋至隋唐时期中国玉器发展似是走入了低谷,出土的玉器也为数甚少,但就在这少数的几间玉器中,可以发现中国的玉器生产已逐步完成了从礼器向日用器的过渡。这件白玉杯便明显摆脱了汉代玉器制作程式的束缚,向着更实用的方向发展,已经是非常生活化的器物了。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嵌珍珠宝石金项链、手镯、高足金杯

隋大业四年(公元608年)

1957年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这些展品的主人是卒年9岁的贵族少女。项链原产地可能在巴基斯坦或阿富汗地区,手镯可能是北印度制品,高足杯则是罗马风格。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笼冠陶俑

隋(公元581年-618年)

1956年湖北武汉周家大湾241号隋墓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汉代的将军们常身穿鱼鳞甲,头戴(bian)大冠上阵。直至东汉晚期,全副甲胄的武士像渐多,大冠开始退出实战领域。与此同时,武弁大冠由本来结扎很紧的网巾装的弁,演变成一个笼状硬壳嵌在帻(ze)上,称之为“笼冠”。南北朝时的笼冠双耳下垂比西晋时长,但在顶部略收敛。隋代笼冠状如此件俑之冠,顶平,正视近长方形,仅两侧略向外扩展。唐代笼冠的垂耳又逐渐收回,最后变成一无耳的方形物。唐末以后,在此方形物下复缀以软巾。明代时,软巾则变成了直下而微侈的硬璧状物。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骑马女陶俑

隋(公元581-618年)

湖北武昌出土

国家博物馆展出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青釉贴花四系罐

隋(公元581-618年)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游春图》卷

隋,展子虔,金仲鱼摹

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

故宫博物院展出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渤海(今山东省阳信)人。历北齐、北周和隋三个朝代(550-617年)。隋文帝时受诏出仕,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擅画道释、人物、鞍马、楼阁,山水,“触物留情,备皆妙绝”。

故宫博物院网站资料:

《游春图》卷,隋,展子虔作,绢本,设色,纵43厘米,横80.5厘米。

这是一幅山水画,描绘了人们在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季节,到山间水旁“踏青”游玩的情景。全画以自然景色为主,人物点缀其间。湖边一条曲折的小径,蜿蜒伸入幽静的山谷。人们或骑马,或步行,沿途观赏着青山绿水、花团锦簇的胜境。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一艘游艇缓缓荡漾,船上坐着的几个女子似被四周景色所陶醉,流连忘返。山腰和山坳间建有几处佛寺,十分幽静,令人神往。

画家运用细而有力的线条勾画出物象的轮廓,人物虽然小如豆粒,但一丝不苟,形态毕现。山石树木只用线条画出,可以看到行笔的轻重、粗细、顿挫、转折的变化,但尚未见到唐代以后绘画中出现的皴擦技法。

作品的色彩浓丽厚重,山石树木均以矿物制成的石青、石绿颜料赋色,以青绿的色彩为主调,建筑物和人物、马匹间以红、白诸色,既统一和谐,又富有变化。亮丽的色彩亦更好地衬托出大好河山盎然勃发的春天气息。

《游春图》卷历来被认为是隋朝画家展子虔的作品,代表了中国早期山水画的面貌。近些年有学者对于这幅作品的作者和时代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引起了讨论。  展子虔(生卒年不详),渤海(今山东省阳信)人。历北齐、北周至隋,隋文帝时受诏出仕,曾任朝散大夫、帐内都督等职。展子虔以擅长绘画而著名于画史,更以传世之《游春图》而名标百代,成为晋唐间艺术传承之津梁、承前启后的艺术大师。后世将其与晋代顾恺之,南朝陆探微、梁张僧繇并称为“顾、陆、张、展”,可见其艺术影响力之深广。   展子虔擅长道释、人物、鞍马,尤长于宫殿台阁、山水画的创作。绘画技法承前人之余泽,在魏晋、南北朝艺术成就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注重对自然的客观表现。“触物留情,备皆妙绝,尤善台阁人马,山川咫尺千里”是当时人对其绘画的评价。从这段记述不难看出,展子虔在绘画创作中注重对真山水的细致观察并赋之于笔墨,处理山水、人物等比例关系已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对魏、晋以来的绘画理论进行了深入的实践,这一点在《游春图》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即春天到郊野游览,旧俗以清明节为踏青节。              TAG标签耗时:0.0086691379547119(撰稿人:聂崇正)

北京瞬间(4188):中国历史(20)·隋

唐…………………………………………………公元618——907

五代十国…………………………………………公元907——979

五代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

十国为吴国、南唐、吴越、闽、南汉、前蜀、后蜀、楚、南平、北汉

宋……………………………………………… 公元960——1276

——北宋………………………………… 公元960——1127

——南宋…………………………………公元1127——1276

辽……………………………………………… 公元916——1125

西夏……………………………………………公元1038——1227

金………………………………………………公元1115——1234

元………………………………………………公元1271——1368

明………………………………………………公元1368——1644

清………………………………………………公元1644——191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