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971):迄今发现的最早木活字版印刷品

标签:
吉祥遍至口和(合)本木板活字印刷品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西夏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展览,看1991年宁夏贺兰拜沟寺出土西夏(1038-1227年)《吉祥遍至口和(合)本续》。
展厅注释文字介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刷品。
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国宝之一。
网易宁夏引2017年12月26日新消息报《三件宁夏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今生”》摘录:
木活字印本,白麻纸精印,蝴蝶装。完本者有封皮、扉页,封面左上侧贴有刻印的长条书签,书名外环以边框,封皮纸略厚,呈土黄色,封皮里侧另背一纸,有的纸为佛经废页,背时字面向内。四界有子母栏,栏距上下23.5厘米,无界格,半面左右15.2厘米。版心宽1.2厘米,无象鼻、鱼尾。上半为书名简称,下半为页码,页码有汉文、西夏文、汉夏合文3种形式。每半面10行,每行22字,每字大小1厘米左右。通篇字体繁复、周正、秀美。该经书具有明显的活字版印本特征,如版框栏线交角处缺口很大,版心行线与上下栏线不相接;墨色浓淡不均,印背透墨深浅不同;同一面同一字笔锋、形态不一;栏线及版心行线漏排、省排;经名简称和页码用字混乱,有的错排、漏排、数宇倒置等,这些都是在雕版印本上不可能出现的。
1991年8月,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工作队对1990年不法分子炸毁的拜寺沟方塔废墟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当时,年届六旬的文物考古研究员、资深专家牛达生主动请缨担任领队,经过一个月对堆积如山的方塔废墟砖石泥土的清理,确定该塔是一座始建于西夏时期的古塔,被炸毁时已存世915年。更为庆幸的是,这次抢救性考古发掘,从方塔废墟原第十或十二层塔心室处,清理出土了《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等数千件遗物。发掘清理后,牛达生用3年多时间对《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反复考究,推断其为西夏时期活字印本而不是刻版印本,是木活字印本而不是泥活字印本。1996年11月6日,经文化部组织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该文物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早的木活字版印本,将木活字的发明和使用时间提早了一个朝代,对研究中国印刷史和古代活字印刷技术具有重大价值。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是国家文物局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64件国宝之一。(陈秀梅、季正、李鹏)
吉祥遍至口和(合)本续
西夏(1038-1227年)
1991年宁夏贺兰拜沟寺出土
毕昇活字版复原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