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547):雨儿胡同清值年旗衙门

标签:
南锣鼓巷值年旗衙门雨儿胡同雍正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故居纪念馆 |
清值年旗衙门位于东城区雨儿胡同25-33号。
到雨儿胡同,没有看见网上展示的文物保护标志牌,在27号附近看见了整治开墙打洞的痕迹。
雨儿胡同位于地安门外大街东侧,呈东西走向。东起南锣鼓巷,西止东不压桥胡同。全长343米,宽5米,沥青路面。雨儿胡同,明代属昭回靖恭坊,称雨笼胡同。清代属镶黄旗,称雨儿胡同。民国后沿称。“文化大革命”中一度改称辉煌街三条,后恢复原名。
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网站资料:
《日下旧闻考》记载:“值年旗衙门在地安门外雨儿胡同,南向。前后四层,共房四十楹。雍正六年始设,名当月旗,八旗轮流当月。乾隆十六年奉旨改今名,每岁终,兵部奏派王大臣等各司其事。”雍正元年(1723),雍正皇帝认为八旗各自的事务没有整齐划一,也没有令人满意的协调机构,就下令让各八旗都统或副都统按月轮流值班:“嗣后八旗着各当值一月,每月将应当值之旗下大臣等职名开列具奏。俟朕派一人总承八旗公办事件及传集立稿等事。若于齐集之时有不到者,于会议折内不必列其职名。”这标志着“值月旗”的正式设立。由此史料可见,雍正帝建立“值月旗”的目的是使八旗制度有一个整齐划一的统领机构,可以用来办理八旗通行的事务和记录档案、召集旗务会议等不属各旗分别办理的事宜。因此,“值月旗”最初的功能是统领八旗旗务,起到上下传达、组织会议、协调各旗关系、稽查等等。雍正六年(1728),为了存放档案和办公的方便,就在雨儿胡同设立了“值月旗公署”。“值月旗”的工作人员,有当月的都统,还有从各旗抽调来的一年一换的值月官、领催、马甲、当月章京、骁骑校等等具体的办事人员。“值月旗””的经费则来自于各当值旗分的满洲旗的公费银,一般都是每月二十六两银子。可是到后来,负责值月旗的都统们就开始偷懒了,总是把这个月该办的事堆积到月底,好移交给下个月来接班的别的旗的都统们,下个月来的都统也会如法炮制,屡屡拖延,这样渐渐堆积了很多该完成却未完成的公事,生出了弊病。雍正皇帝和乾隆皇帝都看到了这种情况,一再督促之下,情况仍然没有太大的好转,于是在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下令将“值月旗”改成“值年旗”,谕令:“近来八旗都统办事迟延,虽有值月大臣,率皆意存推诿,苟且了事,并不实力经理,殊属无益。嗣后八旗大臣等停止值月,着将都统、副都统等职名由部开列进呈,候朕简派数人,一年轮流一次并带能事之章京承办事件,年终缮折奏闻。”还明确说明“一年一次轮流值年,不必论旗……将一年内所完事几何、未完事几何,逐款缮折奏闻……
雨儿胡同25号
雨儿胡同27号
雨儿胡同29号
雨儿胡同31号
雨儿胡同31号对面影壁
雨儿胡同33号
雨儿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