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世界(59):看皮埃尔·苏拉热《1979年6月19日画作》

标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皮埃尔·苏拉热1979年6月19日画作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 |
分类: 芝加哥印象和看世界 |
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1800-1980)-法国圣艾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馆藏作品”展览,看皮埃尔·苏拉热《1979年6月19日画作》。
展览注释文字介绍:皮埃尔·苏拉热为罗马式美术的庄严、伦勃朗的渲染以及保罗·塞尚和梵高的果敢所影响。从1947年起,他选择了抽象和系列的形式。
皮埃尔·苏拉热为展览标题中的一人,与莫奈并列;也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网站列举的本次展览六位“人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大师级艺术家”之一。
至少在展览标题中,皮埃尔·苏拉热和莫奈并列。
但坦率地讲,真不太容易看不懂。
作为法国抽象艺术的关键人物,苏拉热非常善于使用黑色,他的画被誉为“将黑色从黑暗之中解放出来”。1979年,他彻底采用了黑色这个极端又利于表现光线的色彩,其实他从1953年起就开始在画作的彩色背景上运用黑色。并用自己发明的小刀、镘刀和刮刀在地面上的大尺寸画板上创作。苏拉热将其绘画定义为“诗意的瞬间”,这也解释了他为什么会将创作日期作为标题。此次展览中的《1979年6月19日画作》,表面被分为三个同宽的水平部分,并通过角落留白的米色画布进行节奏划分。刮刀的划痕打乱了水平条纹的规则纹路,露出叠加的分层,部分还带着光亮。在这里,每一个具体的部分都与光线有着不同的关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网站《一样的莫奈,不一样的睡莲》)
1979年6月19日画作
皮埃尔·苏拉热(法国,1919-)
创作于1979年
布面油画
222×175厘米
另外,附一起展览的让·杜布菲《注入生命(机理学)》。也许让·杜布菲创作的思路完全不同于皮埃尔·苏拉热?
注入生命(机理学)
让·杜布菲(法国,1901-1985年)
Jean
创作于1958年5月30日
布面油画
89×130厘米
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1800-1980)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网站对这次展览的介绍:
“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1800-1980)”展览展出51件风格各异的西方艺术作品,它们均来自蜚声遐迩的法国圣艾蒂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馆藏。展览按时间和风格分为六大主题单元:1)对风景的新感知;2)西方艺术中的人物与肖像;3)从立体主义革命到纯粹主义;4)超现实主义,梦境与无意识;5)回归物质;6)在具象与抽象之间。展览所呈现的西方艺术的“现代之路”,始于19世纪初,延伸至20世纪下半叶。这百余年间,历经许多艺术运动和风格流派,诸如古典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抒情和几何抽象主义等。人们耳熟能详的许多大师级艺术家均赫然于此次展览的艺术家名单上,如库尔贝、莫奈、马蒂斯、毕加索、杜布菲、苏拉热等,以及许多中国艺术爱好者也许并不熟知却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西方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