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819):战国至东汉古滇国三骑士铜鼓
标签:
三骑士铜鼓战国至东汉初期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古滇国武士首都博物馆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看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出土战国至东汉初期三骑士铜鼓等文物。
2013年7月17日人民网《滇中民间文化系列:被遗忘的青铜文化》摘录:
江川青铜文化古已有之,但变得闻名遐迩则要从李家山青铜文化墓地说起。据江川县文物管理所所长石明荣介绍,五、六十年代起,李家山附近村民就有零星发现裸露在地表的青铜文物,当时的村民将墓葬品当做不祥之物,往往拿去集市当废铜变卖,逐渐引起了文物部门的注意。1972年春,李家山进行了第一次发掘,共清理墓葬27座,出土了大量的随葬器物。其中青铜器有1000余件,驰名中外的牛虎铜案、牛虎铜枕等重要青铜器名列其中,一时间轰动考古界。随后,在1991年底到1992年、1994年以及1997年,李家山又组织了三次挖掘,共发现大小中墓87处,出土青铜器4000余件。包括生产工具、生活工具、兵器、音乐器材等,构思新颖、造型奇特、工艺精湛,在云南乃至世界青铜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在日本、瑞士、法国、意大利等地展出,观赏者均叹为观止。李家山发掘出的青铜器物,从农业、畜牧业、纺织业、祭祀、葬俗、青铜铸造等不同侧面展示了战国末期到东汉初期古滇国贵族的战争、生活、生产等活动。古滇人丰富的生活图景被凝固在这些青铜器上,为后人勾勒出古滇王国的神秘背影。
成果展注释介绍,铜鼓是中国西南滇桂地区和东南亚的一种重要乐器。当时贵族以占有铜鼓的数量代表自己的权力。该铜鼓真实再现了古滇国武士的风采。
三骑士铜鼓
战国至东汉初期(前475年-公元40年)
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出土
云南省江川县青铜器博物馆藏
神兽形金牌饰
战国至东汉前期(前475年-公元40年)
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出土
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鱼形铜杖首饰
战国至东汉前期(前475年-公元40年)
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出土
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纺织场面铜储贝器
战国至东汉前期(前475年-公元40年)
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古墓群出土
云南省江川县李家山青铜器博物馆藏

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
国务院网站引《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战国、秦、汉(公元前475年-220年)》:
从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到公元220年东汉灭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了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其中秦国商鞅变法比较彻底,使秦国逐渐成为诸侯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这一时期,社会经济获得很大发展,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思想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为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秦统一后,为了防御匈奴南侵,在连接原来秦、赵、燕三国北方长城的基础上,又向东、西两段延伸,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这就是有名的万里长城。秦统治者的暴政导致了农民战争的爆发和秦王朝的灭亡。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强盛的封建国家。汉初统治者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汉武帝时国力达到空前强盛。平定“七国之乱”后,加强了中央集权;通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全国加强了思想统治;通过对匈奴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使多民族的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丝绸之路的拓通,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了新的发展。西汉末年,由于社会矛盾尖锐,农民战争爆发,西汉终于走向了灭亡。
东汉初期的光武帝调整了统治政策,使社会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但东汉后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社会黑暗,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东汉名存实亡。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加强,科学文化得到迅速发展。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