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2133):清吴钟骏“丕振家风”

标签: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丕振家风吴钟骏状元礼部左侍郎 |
分类: 北京瞬间元明清书画 |
在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看吴钟骏书“丕振家风”。
吴钟骏(1798-1853年),字崧甫,又字吹声,号晴舫,一作狂访,江苏吴县(今苏州)人。道光十四年(1832年)状元,时年34岁。曾任礼部左侍郎等。受匾人为黄朝翊。“丕振家风”意为弘扬家风,光宗耀祖。
吴钟骏书“丕振家风”
北京科举匾额博物馆
看有资料介绍:
吴钟骏少时,曾受业于施源,施源十分器重他。青年时代由于家贫,靠做教书先生维持生活。道光二年(1822年)中试壬午科举人,时梁章钜任江苏巡抚,慕其名而聘为幕僚。道光十一年(1831年)冬,计划北上参加次年的会试,辞了梁章钜,梁氏为其出川资若干。未到京,其兄去世,家贫无钱出殡,乃将川资尽出,为兄办了丧事。次年正月,无资北上。其友人商议,集资相助,方得成行。吴钟骏不负众望,一举得中壬辰科恩科状元。中魁后,先授翰林院修撰,累迁至礼部左侍郎。道光十四年(1834)出任福建典试官,次年任湖南典试官,旋又赴福建视学。道光二十四年(1844),在浙江视学时,曾对应试生童提出为学之方六条:“治经商汉学;学者就傅必先讨论诸儒说经书;形声、训诂为穷经之根抵;马记、班书为经传之羽翼;推之选词试帖,楷法点画勿效习尚;勿间俗本”。咸丰二年(1852年),转机学福建,次年卒于官。吴钟骏为人器度浑涵,言语很有分寸,与朋友聚谈,常能将离题之语拉回正轨。生平无他好,惟喜爱藏书,未仕之前,常借贷以购佳本。买不起书时,便借书抄录,终日不辍。为官以后,在公事之余,仍矻矻孜孜,写书抄书,丹铅不去手,惜其著作未见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