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663):小黑虎胡同明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

标签:
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小黑虎胡同铸钟娘娘明成祖朱棣历史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位于西城区小黑虎胡同24、26号。
胡同介绍牌记载,娘娘庙的建立和大钟有关。
小黑虎胡同24号
小黑虎胡同26号
小黑虎胡同
2008年10月17日北京市文物局网站《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考》(庾华)摘录:
德胜门、安定门是明清北京城北边的两座城门,德胜门居西,安定门位东,钟楼、鼓楼是北京城中轴线北端的两座标志性建筑,在德胜门城楼与钟鼓楼之间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的居民区,东为旧鼓楼大街,西南侧为鼓楼西大街。《燕都丛考》中记载:“自地安门外而北曰地安桥,又北曰鼓楼大街,又北为鼓楼,又北为钟楼。稍西而北曰旧鼓楼大街,以达于德胜门内东城根。”在这个三角形的区域内曾经有个铸造铜钟的铸钟厂,是明清时期北京城铜钟的主要铸造场所。记载明北京城情况的《春明梦余录》中有这样的文字:“华严钟厂在德胜门内,旧铸高二丈余,阔一丈,余者尚有十数,仆地上,皆楷书佛经。”《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五十四中也有相关记载:“德胜门东为铸钟厂,其地有真武庙,内有顺治辛卯年刘芳远撰碑,华严钟仅存其一,旧悬万寿寺,今移于觉生寺,余钟无考。”文献所称仅存的华严钟即悬挂在大钟寺(原名觉生寺)大钟楼内的永乐大佛钟。现如今,虽然铸钟厂早已不复存在,“铸钟厂”、“铸钟胡同”作为地名沿用至今。
为了查找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的准确位置,笔者对位于德胜门与钟楼之间的居民区进行了实地走访。在铸钟胡同遇见很多热心的居民,他们痛心地说这座庙宇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被彻底毁坏。一些年长者依稀记得这座庙宇的建筑情况,其中一位七十多岁名叫张连庆的老人说他家祖辈在清朝光绪年间移居此地,对这座庙宇比较熟悉,在他的带领下,笔者找到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原址所在地。它位于钟楼西侧的铸钟胡同与小黑虎胡同的交汇地,即小黑虎胡同24号、26号民房所在地。据当地人介绍说,铸钟娘娘庙是一座道教庙宇,由女道士驻守,庙宇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前殿、中殿、后殿以及东西配殿,书题写“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的石匾原本镶嵌在山门上方。关于这座庙宇的始建年代人们并不清楚。笔者见到:庙宇所有的建筑均已不复存在,矗立在原址之上的只有拥挤不堪的民居。
铸钟娘娘何许人?她是一位怎样的女性?缘何被尊为铸钟工匠的保护神?历史文献中没有找到相关记载,但是笔者在走访中听当地居民讲述了这样一个传说,大意是说:好大喜功的明成祖朱棣在登上皇位之后,当即着手调遣能工巧匠营建北京城,在北京城中轴线最北端建造了巍峨高大的钟楼和鼓楼,并下令铸造出体量巨大、声音洪亮的大钟悬挂于钟楼之上,为京城百姓鸣钟报时。铸钟师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带领工匠们在铸钟厂里日夜劳作,筛研泥土,制作模范,雕刻花纹,熔化铜液,反复浇铸,但铜钟始终不能成功铸就。眼看着向永乐皇帝呈献大钟的期限已到,铸钟师和所有工匠们都心急如焚,彻夜难眠。铸钟师的女儿不仅聪慧美丽,而且十分孝顺。她看着父亲日渐憔悴的面容,暗自思量着帮助父亲的办法,因为她深深知道,如果工匠们不能按期铸出大钟,父亲要担当杀头之罪。就在工匠们做最后一次努力的时候,她纵身一跃,跳进了熔化铜液的熔炉中,瞬间化为一缕青烟,升向空中。大钟终于浇铸成功了,铸钟工匠们为了纪念这位舍身救父的年轻姑娘,尊她为“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并在铸钟厂的旁边为其筑建庙宇,永久供奉祭拜。据说,这一传说故事在上个世纪被以连环画的形式描绘在小人书上,在民间广为流传。
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的兴建与位于此地的铸钟厂有密切关联,而铸钟厂的设立又取决于钟楼在该地的建造。在没有大型起吊机械设备的古代社会,通过人力搬运、悬挂数十吨重的巨型钟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工匠们往往就近择地铸造,由于这种客观原因,铸钟厂的位置选在了钟楼西侧,铸钟厂与钟楼之间相距仅数百米之遥。由此,我们推断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始建时间的上限应该不超过明朝永乐年间,至少在明北京城钟、鼓二楼建造之后才得以兴建。
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在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中经历了多次重修,新中国成立之后,庙内还保存数块重修碑记,笔者所知有两块保存至今,其中一块被收藏在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另一块收藏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从碑记中我们可以获得这座庙宇的一些历史信息。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收藏的石碑是清朝乾隆年间重修时刻写的,由古代建筑博物馆业务干部从德胜门附近的拆迁工地拣回并收藏于博物馆。碑首正中书写:“万古流芳”四个大字,字体上方及左右两侧有双线刻卷云纹浅浮雕装饰。碑文竖写,自右向左依次书写:
重修铸钟娘娘大殿碑记
盖闻人天路上修福为先,万善门中布施第一。兹因鼓楼西铸钟厂真武庙原有金炉娘娘正元君大殿三间,年深日久,渗漏损坏,住持道衲昼夜悬念,钱粮浩大,独立难成,不免募化十方施主,此众信之虔心,士庶善之,诚意资财,共成圣事。大殿业已鼎新,金身彩塑,功竣。
乾隆乙巳年孟冬朔日吉立。住持道衲
收藏在大钟寺古钟博物馆的石碑刻写于清朝道光七年。石碑碑首书有“名慓千古”,碑文竖写,自右向左依次为:
兹因鼓楼西铸钟厂娘娘庙,金炉圣母大殿三间渗漏不堪,道衲昼夜悬念,今募化彭礼寿独立重修,其功德莫大矣。上驷院司礼圈既长信官弟子彭铸钟保,道号礼□。
率男
道光七年
北京市文物局网站文章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