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743):帽儿胡同明文昌帝君庙

(2017-05-17 07:54:30)
标签:

文昌帝君庙

帽儿胡同

文昌星

帽儿胡同小学

历史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文昌帝君庙位于东城区帽儿胡同21号。

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

文昌帝君是文昌星与梓潼帝君合而为一的文教之神。文昌本为古星官名,是斗魁(魁星)之上六星的总称。周、汉、晋以来,将文昌配于郊祀。梓潼帝君本为雷神,宋、元道士声称玉皇大帝命梓潼帝君掌管文昌府和人间禄籍。文昌星和梓潼帝君都被道教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神,元仁宗延佑三年(1316)将两者合为“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故称文昌帝君。

门口的介绍牌记载,文昌帝君庙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曾是北京“五坛八庙”之一。有《御制文昌帝君庙碑记》。也有资料记载,始建于元顺帝至正年间。

帽儿胡同21号在胡同向北的岔道里,不易看见。从院里电表可以看出是大杂院。

人民网引2014年2月14日北京晨报《北京一珍贵石碑遭污损清大学士刘墉书写摘录:

有市民昨日向本报反映称,东城区帽儿胡同21号民居院内深藏一珍贵石碑,但因疏于保护,碑身有些许裂纹。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就此回应,该碑已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会针对此情况向上级反映,商量有何方法对石碑加以保护。

石碑深居大杂院

北京晨报记者昨日在帽儿胡同21号发现,该院门口的墙上有一题为《梓潼文昌庙》的铭牌,上面中英文标注显示,该庙为明成化十三年(1477)始建,供奉文昌帝君,曾是北京的“五坛八庙”之一。主要建筑依中轴线南北分布,现存庙宇建筑尚有魁光殿、敷文殿、后殿等,后改为小学。北京晨报记者进入院内,走不远便看见了这座石碑,其螭首方座、通高近4米,碑正面朝南坐落在一片平房中间。石碑的碑首及龙边饰的碑身南侧都刻有碑文,但碑首碑身碑底座均有发黄痕迹,碑身边缘还有些许破损及红漆,且周边并没有相关单位在此设立的石碑牌匾。碑身东侧部分紧贴一民居墙壁,而北侧被人堆放了一米高的砖堆,碑西侧地面上也堆了些砖瓦和生活杂物。此外,石碑碑首上捆了一圈红钢丝线,线的另一边拴在西侧房檐边砖缝上。“这是后来拴上的,方便大伙儿晒衣服,杂物也是后来堆放的。”一位从屋里出来倒水的居民称,对于堆放杂物是否会损坏文物的质疑,他表示,“没办法,不搁这儿没地儿放啊,何况大杂院里也没人注意。”

可对石碑进行修复

北京晨报记者经询问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得知,院门口的《梓潼文昌庙》铭牌是街道办事处所设,院内的石碑为文昌庙碑(即《御制文昌帝君庙碑记》)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但未在周边设立相关牌匾。东城文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称:“从技术手段上来看,对石刻文物的保护,目前没有太好的办法,因历史久远,石刻文物肯定入库保存更好。不过如有损毁断裂的情况,我们可以修复。”此外,东城文委文物科的一工作人员表示:“我们会向上级领导反映这个情况,商量有何方法能对石碑进行保护。但就目前来看,石碑在院里,民居较多,如果做一些防范工作会对周边房屋造成一些影响,不太适宜采取相关保护措施。若安装监控探头也不是很方便,会影响到居民日常生活。”那么是否可以采取异地保护?该工作人员表示,“如果挪地儿的话,如何从院门挪出、会不会对院子周边产生损坏等也需讨论再进行下一步工作。”记者樊一婧

魁光殿后为嘉庆六年(1801)《御制文昌帝君庙碑记》,此碑系嘉庆皇帝亲自撰文,大学士刘墉书写。碑文记载了成化至嘉庆年间修建及重建此庙的经过。碑文洋洋千余字,谓书法之珍品,1986年被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新闻网引2014年2月14日北京晚报《文昌庙石碑被当晾衣架 文保人士发现上刻刘罗锅真迹》:

帽儿胡同21号院是旧时北京“五坛八庙”之一的梓潼文昌庙所在地,目前该院已成为大杂院,但仍保留有部分庙宇建筑和石碑。文昌庙碑通高近4米,从院门处一眼便可望见,然而走近一看,其保护状况却令人堪忧。记者看到,石碑周边没有任何护栏及文保标识,石碑的螭首被箍上了一圈铁丝用来晾衣服,部分碑身被居民搭建的房屋砌住,其北面碑文已无法得见。在石碑南侧,碑文保存情况较好,“嘉庆六年”、“诸城刘墉书丹”等字样清晰可见。居民们表示,他们只知道这碑是清代所立,但碑文是什么内容,有多大价值,他们却说不上来。也有居民坦言,院内空间狭小出行不便,平日里难免磕碰,立护栏或者用玻璃罩起来也不现实。据知名文保人士“颐和吴老”考证,这通石碑南面刻的是“重刻明成化敕建文昌庙碑文”,不但重新刻制了明成化年间建庙时的碑文,还交代了为何重刻碑文的原因:“而此碑则断烂漫灭不可复完,乃依原文补刻以誌。”他介绍,梓潼文昌庙为明成化皇帝敕建,当时皇帝亲自撰写了碑文,到了清嘉庆年间重修时,建庙时的原碑已是破烂不堪,就按照原碑文字进行了补刻。“这是当时保护文物的一种补救方法,足可见古人对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态度。”“颐和吴老”花了一天时间将碑文整理了出来,在碑文中还发现了成化皇帝在修建梓潼文昌庙时写的一首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御制诗”。“这首诗未在文献中被人提及,很有研究价值。”记者询问东城区文化委员会得知,院门口的《梓潼文昌庙》铭牌是街道办事处所设,院内的石碑为文昌庙碑(即《御制文昌帝君庙碑记》)被列为东城区文物保护单位,但未在周边设立相关牌匾。但“颐和吴老”指出,院门口的铭牌上将撰写碑文的成化皇帝错写成了嘉庆皇帝,未能体现出文物的重要性,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石碑的保护。

北京瞬间(1743):帽儿胡同明文昌帝君庙北京瞬间(1743):帽儿胡同明文昌帝君庙北京瞬间(1743):帽儿胡同明文昌帝君庙北京瞬间(1743):帽儿胡同明文昌帝君庙北京瞬间(1743):帽儿胡同明文昌帝君庙

帽儿胡同21号

 北京瞬间(1743):帽儿胡同明文昌帝君庙
北京瞬间(1743):帽儿胡同明文昌帝君庙

有关报道截图

北京瞬间(1743):帽儿胡同明文昌帝君庙北京瞬间(1743):帽儿胡同明文昌帝君庙北京瞬间(1743):帽儿胡同明文昌帝君庙

帽儿胡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