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瞬间(1554):东太平街明天仙庵

(2017-03-14 08:17:27)
标签:

东太平街

天仙庵

佟麟阁路

闹市口南街

金中都北护城河河道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天仙庵位于西城区东太平街38号。

到现场看,天仙庵位于天仙胡同和东太平街交叉丁字口西南角。现状是杂院。

西城区文化遗产网资料:

天仙胡同位于二龙路地区南部。南北走向,南起园宏胡同,北至东太平街。全长71米,均宽3米。清代称天仙庵。因有明代建天仙庵而得名。1965年改称天仙胡同。今东太平街38号即为天仙庵旧址,已为民居。

东太平街位于二龙路地区南部。东西走向,西部略呈弧形,东起佟麟阁路,西至闹市口南街。全长479米,均宽4米。原为金中都北护城河河道。明代地入北京内城。清代河道干涸,形成街巷,因地近太平湖,初称太平街。后以今闹市口中街为界,以东改称东太平街,与西太平街相对。1965年杠房胡同并入,统称东太平街。

2017年2月20日北京晚报《圆洪寺为金中都北城坐标》摘录:

在王恭厂附近的几条胡同里有许多寺庙,可以说一条胡同一座庙,而且胡同大都是因为寺庙而得名的。天仙胡同里有天仙庵,承恩胡同里有承恩寺,石灯胡同中有石蹬庵,个个历史悠久,天仙庵与承恩寺建于明代,石蹬庵则远在唐广德二年(764年)已建成。

新浪网引2006年6月5日京华时报《一对石狮现身西城东太平街》摘录:

本报讯(记者高波)昨天早上8时许,在西城区东太平街38号院内施工的工人挖出两只大石狮。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工作人员表示,这两只石狮可能和清代修在此处的天仙庵有关。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这两只石狮长、宽均约1米,高约1.5米,除了底座四角有些许破损外,狮身主体部分保存相当完整。狮头、狮身的花纹还很清楚。据居住在附近的老人回忆,解放前,此处曾有座天仙庵,“文革”时期被拆除,院门口的天仙胡同也因此得名,而这两只石狮可能曾摆在天仙庵门口。今年已经年过60的侯女士回忆道:“我很小的时候见过这对石狮子,还在它们身上写字玩。”西城区文化委员会工作人员吴先生证实:清代此处确实有座天仙庵,解放后被拆除,这对石狮可能和天仙庵有关。石狮的更多信息要等专家鉴定后才能得知。董世彪

2002年12月1日老北京网《天仙庵的变迁》摘录:

现在的西城区东太平街38号,原来叫天仙庵胡同4号,它的前身叫天仙庵,是老房东刘玉珍奶奶娘家父亲的家庙。天仙庵的庵门坐西朝东,坐落在天仙庵胡同的把口儿处,整个胡同长约50米。胡同中间往西内有一条小死胡同,胡同尽头是一个前后二层的大宅门,中央电视台著名播音员沈力的父母及妹妹全家就住在这里。她的外甥女吴珊就是我同班的小学同学。天仙庵胡同5号也是一个前后错落的大四合院,外带两个小跨院。天仙庵胡同斜对面公厕旁也是一个大四合院,和天仙庵一样,如今也挂上了文物保护院落的牌子。不难看出,这个区域是西城区重点文物保护群落,我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的。

我妈4岁时,也就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我家从后海边搬至此院。我妈的二爹(满族人对叔的称谓)在前院住,他是介绍人。听姥姥说,我家的住房房租是一年两袋白面。

天仙庵第一层院只有东屋一间,东屋与南屋中间向南延伸有一小院有三间耳房。第二层院和第三层院南侧,由一个长胡同相连,有五间南房。1976年唐山地震时,这个胡同北侧的墙壁略有脱落。北侧也有一个同样的胡同,也有五间北房,但却是死胡同。第三层院的西房两侧各有一个小跨院。每个小跨院有两间西房,但高于南房,低于西主房。靠南边的小跨院有一个小南门通向再南边的一个高高的小院,小院里种满了葡萄及其他各种花卉,此院只有北房3间和西房2间。前面描述的南侧的小胡同东边把头有一穿堂胡同往左拐是第二层院南屋的后身,种满了向日葵,并有南房3间不带台阶。往右拐的高坡上是男女厕所,厕所的西面还有两间东西相向的小屋。再往右拐即往西上高台阶就是刚刚提到的高高的小院了。

天仙庵除了跨院外,其他三层主院的东西北房均为凹字形,凹进去的深度为2米左右,宽为3米左右。这里称为前廊,太阳晒不着,下雨淋不着,它是我与伙伴们学习、玩耍的好场所,也是老人们休息、聊天、纳鞋底、补袜子、做衣服的好去处。各家门前还可以堆放些杂物,像火炉、水缸、扫帚等。

天仙庵的墙体结构很好,磨砖对缝,椽头也很讲究。有花纹雕刻,听老人们讲,当初建造时墙砖是用江米汤勾的缝。房屋的窗棂很有特点,全是菱形的图案组成,上面糊着高丽纸。每年腊月廿三前,姥姥总要换上新的高丽纸。窗前上的屋顶飞檐伸出将近1米,由于有飞檐遮掩,窗前有60多厘米宽的石条上可以摆花,也可以堆放东西。

听姥姥讲,早先天仙庵第一层院的东屋,供奉着佛像,第二层院没有东屋,东墙上开了一道月亮门,门前有一个大香炉,是香客们焚香所用。香炉高约2至3米左右,直径约1米左右。香炉四周是住在南屋的胡奶奶精心培育的各色的西粉莲花。第二层、第三层院中间的西屋里都供奉着佛像,但只有中院大厅内的佛堂对外开放,每到初一、十五,逢年过节,老住持都身穿僧袍,足蹬僧鞋,跪在大殿佛像前的蒲团上敲木鱼,一有香客上香朝拜,便起身敲磬,佛桌上摆满了供果和素食,撤下来的供物大家争着要,它象征着平安、吉祥。

“文革”期间,佛像全被毁坏。佛像撤掉后,房管局对房屋重新进行了改造,月亮门也拆掉了。供佛大殿隔离成东西前后两层,都可以居住。最可惜的是,房脊两侧各5只依次大小不一的小兽头全被毁掉了。

老住持在世时,庵内只有十几户人家居住。上世纪五十年代老住持去世后,这院就不那么清静优雅了。大庙变成了大杂院。由于我替姥姥值班,收过水电费,因此我清楚地记得此庵总共住了47户人家,大多数是工人之家,家家都有不少子女,但是邻里之间却都非常和谐,谁家做点差着样的吃的都互相赠送。我记得姥姥每年包粽子、熬腊八粥都给街坊分送。姥姥还替双职工接送孩子、买菜,我家的窗台上经常放着好几家双职工家的钥匙。

北京瞬间(1554):东太平街明天仙庵
北京瞬间(1554):东太平街明天仙庵
北京瞬间(1554):东太平街明天仙庵
北京瞬间(1554):东太平街明天仙庵
北京瞬间(1554):东太平街明天仙庵

东太平街38号

北京瞬间(1554):东太平街明天仙庵
北京瞬间(1554):东太平街明天仙庵

东太平街

北京瞬间(1554):东太平街明天仙庵
北京瞬间(1554):东太平街明天仙庵

天仙胡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