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478):南书房行走

标签:
南书房乾清宫康熙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行走 |
分类: 北京瞬间北京史 |
进乾清门,正面是著名的乾清宫。很少有游客注意到进门后左手边的一排房子,这里是南书房,是入值翰林陪伴皇帝赋诗撰文的地方,也一度是决定、发布国家最高决策的地方。
1923年4月,退位多年的溥仪按照《清室优待条例》仍旧住在紫禁城里,依旧保持着晚清旧制,聘任王国维为“南书房行走”。1924年2月5日,是旧历新年。这一天,王国维在写给罗振玉的信中提到,“节赏已下,明晨须入内谢恩”(详见《王国维全集·书信》,中华书局1984年版)—这里的“节赏”,是指逊帝溥仪在过年时照例发给的赏金。
当然这个时候的南书房行走,和康熙时已经完全是两个概念了。
故宫博物院网站资料:南书房设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是清代皇帝文学侍从值班的地方。康熙帝为了与翰林院词臣们研讨学问,吟诗作画,在乾清宫西南角特辟房舍以待,名南书房。在翰林等官员中,“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入值,称“南书房行走”。入值者主要陪伴皇帝赋诗撰文,写字作画,有时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由于南书房“非崇班贵檩、上所亲信者不得入”,所以它完全是由皇帝严密控制的一个核心机要机构,随时承旨出诏行令,这使南书房“权势日崇”。南书房地位的提高,是康熙帝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同时将外朝内阁的某些职能移归内廷,实施高度集权的重要步骤。康熙帝亲政以后,朝廷的权力一则受议政王大臣会议的限制,国家大事需经过王大臣会议,而这些满洲王公贵族地位较高,有时与皇帝意见发生矛盾,皇帝也不得不收回成命;二则内阁在名义上仍是国家最高政务机构,控制着外朝的权力,康熙帝为了把国家大权严密地控制在自己手中,决定以南书房为核心,逐步形成权力中心。雍正朝自军机处建立后,军机大事均归军机处办理,南书房官员不再参预机务,其地位有所下降。但由于入值者常能觐见皇帝,因此仍具有一定地位。南书房亦被长期保留,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撤销。(撰稿人:朱诚如)
南书房(高台甬路远端,左侧为上书房)
南书房(右侧,高台甬路远端为上书房)
南书房
从南书房里看乾清宫
南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