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瞬间(1465):甲骨文研究中关键人

标签:
甲骨文王懿荣刘鹗孙诒让罗振玉 |
分类: 北京瞬间中国史 |
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看甲骨文记忆展。
王懿荣(1845-1900年)。1899年第一位发现甲骨文。甲骨文之父。
刘鹗(1857-1909年)。字铁云,号老残。著有《老残游记》。《铁云藏龟》(1903年)是世界上第一步甲骨文专著。
孙诒让(1848-1908年)。《契文举例》(1904年)用分类法将甲骨文字内容作了区别,是甲骨学史第一部开创性著作。
罗振玉(1866-1940年)。从1907年收集甲骨,总数近3万片,是早期收藏甲骨最多的藏家。判明甲骨的真实出土地是河南安阳小屯。
王国维(1877-1927年)。首位对卜辞进行综合比较研究的学者,提出出土资料和传世文献互证的“二重证据法”。
王懿荣
刘鹗
孙诒让
王国维
1929年,在殷墟“大连坑”发现四版大龟甲,对甲骨文断代具有重大研究意义。
1931年,董作宾(1895-1963年)《大龟四版考释》首先确定卜辞中“卜”、“贞”两字之间的一个字为“贞人”名,并提出由“贞人”可以推断甲骨文的时代。《大龟四版考释》指出,这大龟四版共有六个不同的贞人名字。“贞人”和不同时代贞人不同的名字的确定,为甲骨断代和殷朝诸王分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李济先生说:“董作宾在甲骨早期研究中最大的贡献之一,也是他一生古文字研究最主要的成就之一,是他命名的‘贞人’的发现。”
四版大龟甲资料
甲骨文物